传承人名片
黄奖兵,泉州市阿兵哥豆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安市风味小吃协会副会长,第四代金淘盐露豆干传承人,专注于盐露豆干的匠心制作与技艺传承,致力于保护并延续“金淘盐露豆干”的地道老滋味。
非遗技艺打造良好品牌
出生在南安市金淘镇的黄奖兵,自幼跟在父母身旁,耳濡目染了祖传金淘盐露豆干制作过程。渐渐长大后,他开始帮父母制作豆干,还挎着竹篮子,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地卖豆干。
2007年,作为第四代金淘盐露豆干传承人,黄奖兵创立金淘镇首家规模化的盐露豆干手工作坊,开始系统化生产手工盐露豆干。他沿用祖传的纯盐露制作手法,从选豆、水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点浆、包制、压榨一直到成形,十几道工序历时十几个小时,皆由人工完成,每个制工步骤都认真考究。
历史沉淀的制作工艺,加上持续的守正创新,黄奖兵生产的金淘盐露豆干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好评,老顾客都喜欢称呼黄奖兵为“阿兵哥”。2015年,他到工商部门注册“金淘阿兵哥”盐露豆干品牌。因其品牌口碑良好,福建省电视台、泉州电视台、《南安商报》等媒体多次对其进行专题报道。
为拓宽产业市场,黄奖兵在做强金淘盐露豆干主产业的同时,还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开发一些适用于日常生活饮食的豆制品,积极抢占食品生鲜市场。
2017年,“金淘阿兵哥”盐露豆干获“新丝路老字号美食”,2018年获“福建名小吃”称号,同年入选“南安市首批伴手礼”,2019年被评为“南安十大风味小吃”,2020年获“海峡两岸最受欢迎伴手礼奖”。2021年,“金淘盐露豆干制作技艺”被列入南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技艺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金淘盐露豆干历史悠久,从五代后梁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晚唐时期,被朝廷赐予“深山奇食”誉称。
金淘镇水阁村位于南安市西北部,紧依海拔928米的金刚山山麓。村子四面环山、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8℃ ~20℃,冬而不寒,日照适当,适宜大豆、果蔬等各类农作物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之朝天山(金刚山)天然水质,又融合祖传工艺制作方法,淬炼出当地传统美食——金淘盐露豆干。因其营养丰富,绵韧细嫩、细腻爽口,品质独具优势,因此早年就风靡闽南地区,成为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佳肴,也成为人们赠送亲友的佳品。金淘盐露豆干在金淘镇及周边地区世代传承。改革开放后,本地人大量外出经商,掌握这门手艺的人日渐减少。黄奖兵认为,必须大力推动金淘盐露豆干制作技艺的传承工作,让更多的金淘人掌握这门技艺,以壮大本地特色产业,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于是,他开始着手传承技艺培养人才工作。
黄奖兵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与乡村人才振兴计划,通过非遗进校园、开设技艺培训班等方式传授技术,培养金淘盐露豆干制作人才上千人。如今,金淘盐露豆干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他还将小作坊进行升级改造,选择新址建起集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研学基地。各地的学生、游客纷纷前来研学体验。在黄奖兵的努力下,传统的金淘盐露豆干制作工艺与现代旅游相结合,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非遗的魅力,让金淘盐露豆干的“老味道”焕发新生机,助力金淘乡村振兴和旅游产业发展。随着金淘盐露豆干产业的发展壮大,黄奖兵大力引进研发和销售人才,不断为金淘盐露豆干的传承创新、市场拓展保驾护航。
方寸之间缀满山海思念
南安市金淘镇是著名的侨乡,明清时期,大量的闽南人移居台湾及东南亚,他们不曾忘记家乡的美味,方寸豆干成了“下南洋”打拼的闽南人的思乡印记。时至今日,金淘盐露豆干更是异乡打拼的闽南人的共同情思和乡愁。
千年韵味豆干香,方寸之间岁月长。近年来,为圆在外打拼闽南人的豆干梦,以及满足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需求,黄奖兵和他的“阿兵哥豆干坊”慢慢扩大生产,引进标准化生产车间,延长豆干保质期,同时积极探索新型销售模式。他们坚持传统手工制作,坚持卫生健康,坚持把好从“大豆品质”到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同时新增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方式,并采用真空包装、高温灭菌、冷鲜包装邮寄等措施,让每一块豆干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有着千年历史的泉州南安金淘镇盐露豆干,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上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