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蓝田华际张氏族史记载,自明嘉靖五十二年 (1573 年) 起,第十三世张勝育起就开始制作毛笔,并有部分人从其为师, 习得毛笔制作技艺,到二十世纪初,全村有半数多的人,会制作毛笔,并以此为生。张氏毛笔制作技艺在家族中代代传承,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十九世传人张才枝,于 1990 年在蓝田华 际村开办了文益制笔厂,1995 年,在安溪凤城镇开办了文益笔庄, 将安溪蓝田华际张氏制笔技艺继承下来。蓝田张氏毛笔制作技艺 传承至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其师兄张金涂,更是在台湾开办 了“新文益笔庄”,将张氏的制笔技艺推广到更远的地方。文益笔庄自创建以来,一直沿袭着“以笔为媒”的传统,同书画同仁保持着友好往来。文益笔庄坚持“以德制笔、以德做人”,把文益毛笔的制笔精神和传统工艺永远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毛笔由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一支毛笔,从原料进口到成品,一般需要经过设计、选料、配料、拔毛、脱脂、水盆、结头、蒲墩、装套、择笔、抹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其中,文益兼毫笔,在羊毫画笔中使用“加健”技术,做出的毛笔“提而不散、浦而不软、笔锋尖锐、刚柔兼备”,形成了文益毛笔的独特品质。文益毛笔在制作工艺上, 采用披住法做成,笔锋尖锐、整齐,较好地显示出“尖、齐、圆、 健”四德。披住法工艺复杂,从投料到制成笔头,需要经过上百道工序。不同品种的毛笔,所用材料种类不同,工序多少也不同。 张氏毛笔主要有兰叶、叶筋、狼圭、小红毛、衣纹、描笔、小鹤颈、 长峰羊毫、书画、白云、提笔、斗尾等。
安溪蓝田华磜张氏毛笔制作技艺,历史久远,对考究福建书法历史和福建毛笔制作历史,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毛笔作为文房四宝之首,书法的好坏与毛笔的特性,有着巨大的关系,张氏毛笔精湛的制作技艺,得到泉州书画界的普遍认可,颇具文化艺术研究价值。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益毛笔保持优良传统, 坚持“以德制笔、以德做人”,努力做出好笔赢得市场,如今泉州、 福州、漳州、厦门等福建城市中均有售“文益”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