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史志文化
惠安尧记酱道:传世酱法工艺 百年传承焕新
2024-03-0715:08:22来源:

       尧记酿造技艺的传承可追溯到1868年,第一代传承人周元酿酱工艺代代相传,至今已历经六代传承人。“尧记酱油”继承了惠安酱油传统酿造技艺,历经岁月沉浮沧桑,酱道弥新,成为惠安酱油的杰出代表。

       从宋至今,“惠安酱油”一直是泉州酱油重要代表——

       酱油由酱发展而来,中华民族发明酱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周氏族人以大豆为原料,结合《周易》《道德经》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大周酱法”流传民间,世人称之为“周酱”。南宋中晚期,泉州美食家林洪在《山家清供》上卷“柳叶韭”菜谱中,就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能利小水,治淋闭”的记述,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的记载。从宋朝至今,“惠安酱油”一直是泉州酱油的重要代表。据明代《惠安县志·卷十三物产》记载:“白豆、黑豆、黄豆俱可为鼓酱及为豆腐,故种之者多。”《惠安县志》(1998年版)记载,“惠安民间早有自制酱油、醋、鱼露、鹾帛、豆碱等行业。”

图片12.png

       惠安沿海一带大部分以打鱼为生,渔民长期出海打鱼,必须携带酱油,受到风寒咽喉疼痛时服点酱油可缓解不适,还可预防水火烫伤,是当地渔民打鱼“最佳拍档”,被称为“非药胜药”的食养臻品。因而,惠安人自古就掌握用白豆、黑豆、黄豆酿造酱油的技艺,并以口耳相授的方式在民间世代传承,其间不乏酿造能手,如惠安县螺城镇下廖村的周元,传承“周酱”古典秘酿技艺,并且不断创新,其独特酿酱工艺以及良好口碑闻名乡里。周元的独特酿酱工艺以及酿酱作坊由子孙代代相传,周元孙子周良成于民国7年(1918年)创办了“周酱酱铺”,1935年开始使用“尧记”商标,酱坊每个酱缸口都贴有“尧记”商标和商号的封口纸。

       酱法工艺百年传承——

       尧记始终秉承“品正德真,酱法自然”的酱道理念,恪守“做对人类健康有益的酱道产品”的企业准则,谨循“春制曲,夏造酱,秋抽油,冬成酱”的四季酿造法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道法自然,生生不息。每一滴酱油,都历经四季循环,遵循“传世酱法工艺”酿造法则,经历匠选、尚蒸、育种、培曲、天酿、萃油、晒露、封酱八大工序,看似传统质朴的酿造工艺,却巧妙结合了各种节气的气候特点,遵循节气时令和日晒夜露发酵之法,与道家传统养生的自然法则一脉相承,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提升了酱油的酱香和口感,保证了新鲜、天然、营养、美味、健康等特色。在中医学中认为,古法酿造工艺所酿酱油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能有效防癌抗癌、解热除烦、调味开胃、促进糖分代谢、降低人体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等。在苏敬的《新修本草》、孙思邈的《千金宝要》以及《外台秘要》等医书中,酱油已成为常用的药剂。尧记古法“零添加”酱油中所蕴藏的醇厚力道,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精妙契合,所酿之酱风味独特、营养健康,实现了完全“零添加”的健康酿造,达到药食同源标准。

       走上企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从“周酱酱铺”到“惠安佳味酱坊”,惠安酱油走上了企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企业采用家族式师徒传授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使惠安传统的酱油酿造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为古法酱油酿造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1989年,周青尧创立新的“尧记”品牌和“惠安尧记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企业不断得到升级创新。2019年,创建“尧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把传统“周酱”纯酿工艺辅以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创新,研制出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尧记“零添加”系列酱油,并以“一种古法纯酿酱油的鲜酿方法”申请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同年,尧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与起草中国酱油行业现行标准制定,成为福建省唯一一家参与此标准制定的企业及个人。

       作为泉州市的老字号企业,“尧记”经历了从家庭式作坊到酱油厂,再到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尧记酱油厂的销售方式、产品种类、品质和包装的不断开拓创新,勾勒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变迁。“尧记”着手加强传统酿酱技艺品牌文化建设,助力文旅融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