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史志文化
永春老醋:一代代人味蕾的记忆
2024-03-0711:40:58来源:

       福建永春老醋、山西清徐老陈醋、四川阆中保宁醋、江苏镇江香醋是中国四大名醋。永春老醋以其独特的醋香承载着一代代人的味蕾记忆。永春俗谚有云:“出门看衫裤,入门看碟醋。”人们把永春老醋、久熟地、久六味,视为居家“三宝”。在“吃醋”这件事上,闽南人是富有创造力的,无论是高端的筵席佳肴,还是街角的地道小吃,甚或是海外某店某家,随处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历史文化

       北宋初年,永春民间开始酿造老醋,开始有了很多醋坊,其中就包括现今的顺德堂。永春古法酿制的老醋坊分散在民间很多地方,岵山镇铺下村就是一个延续自宋朝开始就有的家庭式古法酿醋的村庄。

       据《永春县志》记载,陈酿老醋以优质糯米、红曲、芝麻和白糖等为原料,历经糯米蒸煮、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培菌、陈酿等50多道工序,精制陈酿3年以上而成老醋,且存放愈久风味愈佳。

       永春老醋有个古老习俗,永春人把老醋视为居家之宝,几乎家家都会有一坛老醋,往往经年不断地添加陈酿,一传几代,历经百年,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以前饭都吃不上,还有余粮拿来酿醋肯定是富户,凡是能酿得好醋的都被称为吉祥兴旺的门第。在永春有句行话“没有老醋母酿造不出好老醋”。古时候,如要向别人讨老醋入药,则需带上一壶红酒交换。为防止自家的老醋被别人拿去作为醋母,主人往往会在醋里放入几粒盐,让醋酸菌不能繁殖,以免自家的“吉利”被人夺取。

图片8.png

       永春老醋具有开脾健胃、祛湿杀菌的功能,所以民间常用它配药。其中还有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宋代时,永春湖洋的庄夏考取进士,官至国子博士,在学士院兼太子侍读。一次太子患腮腺病,庄夏用家乡人送去的老醋调药为其涂抹,药到病除。此事传到宋宁宗皇帝那里,他大加赞赏并亲验永春老醋,觉得酸中带香,口感不错。正好宋宁宗身体欠安,常常腹胀气滞,食欲不振,御医想尽办法也未能奏效,他听了庄夏介绍,吃了永春老醋后,龙体转安。自那以后,宋宁宗御膳中总要放上一壶永春老醋,永春老醋由此扬名,成为传统名醋。

传承发展

       永春老醋虽然由来已久,但因其用料精贵、耗时经年,所以长期来只是民间自酿,供自己食用或作为礼物馈赠亲友,作为商品的不多,因而发展缓慢,不成规模。1955年,爱国华侨尤扬祖、邱清秀合资在五里街刘厝巷建酒厂,改永春酒厂为侨新酒厂,并在城关北门扩建厂址(即今永春老醋醋业有限责任公司厂址),次年改为公私合营永春酒厂。1958年1月,永春酒厂与永春酱油厂合并,成立地方国营永春酿造厂,永春老醋开始进入现代化商品性生产。尤扬祖为筹足新建厂房和增添设备所需全部资金,从省投资公司抽出个人3万元资金作为建厂资金,又把沈清江(安溪人)拟参加省投资公司的10万元港币转汇永春投资。在全厂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下,按期酿造出老醋。尤扬祖从省城驱车回永春,带了30瓶老醋样品,送厦门口岸鉴定,符合出口要求。自此永春老醋有了专业生产厂,实现了从家酿向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转变。1959年,永春老醋首批小量出口试销成功。1960年,正式命名“水仙花牌永春老醋”,由外贸部门经营出口,酿造厂在内销的产品上也冠以“水仙花牌”永春老醋的名称。后来,因内销的永春老醋不能使用“水仙花牌”商标,永春酿造厂于1987年注册“桃溪牌”商标,沿用至今。2001年,国有永春酿造厂实行机制转换,引进上海生茂集团进行改制重组,注资成立永春县永春老醋有限责任公司,此后公司又由合资企业转为独资的民营企业,以新的市场理念经营老醋品牌。

       2001年,生茂集团陆续投入600万元,对仓储、场地、水源、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提升,生产能力由年产200吨提高到1800吨,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种日趋多样化、系列化。2010年,“桃溪”牌永春老醋被认定为第三批“福建老字号”。

       2012年7月13日,永春老醋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永春老醋企业与厦门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所知名高校组成泉州市永春老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员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加快永春老醋新技术推广应用及新成果转化,实施技术人才联合培养工程,提高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永春老醋有限责任公司等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在保健、特殊功效、化妆品、医药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市场推广,开发醋豆、醋胶囊、珍珠醋粉,以及直接饮用的营养醋等多种新产品,跳出作为单一调味品的巢窠。此外,用酿造后剩下的酒糟用来生产比较普通的香醋,最后的醋渣则卖给农场做有机肥,实现生态循环。

       作为调味品的永春老醋,不是饮食的主角,却越过千年的风霜,默默成就着餐桌上的主角。如今,永春老醋畅销国内并远销欧、美及东南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生活添油加“醋”,酿造着美好的每一天。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