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史志文化
晋江草庵:全世界现存唯一的摩尼教教寺
2024-02-2815:50:54来源:

      摩尼教,又称明教,起源于公元3世纪萨珊波斯帝国境内,创立者是摩尼先知,一度是全球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之一,位于晋江罗山华表山麓的草庵是全世界现存唯一的摩尼教教寺。

640.jpg

      1923年,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在《国学季刊》发表《摩尼教入中国考》,引述了明代何乔远《闽书》中的一段话:“泉州府晋江县华表山,与灵源相连,两峰角立如华表。山背之麓有草庵,元时物也,祀摩尼佛。”这是“草庵”这个名字在近代中国第一次公诸于世,但草庵的具体位置及是否存世,在当时却仍不为人所知。20世纪30年代,经过整修的草庵成为泉州的佛寺之一,以“其地幽胜”著称,直到50年代才首次被披露为新发现的摩尼教遗址。

       武则天时期,波斯人拂多诞持摩尼教经典《二宗经》来到中国,从此摩尼教在中原地区公开建寺传教。唐武宗灭佛后,常常借助佛教阐述教义的摩尼教彻底转入民间传播。根据《闽书》提供的线索,唐会昌年间,有一位呼禄法师将摩尼教传入了远离中原的泉州,他曾在福州、福清、泉州等地秘密传教、收徒,死后埋在清源山上。

       到了宋代,摩尼教已完全汉化并演变为明教,它将原摩尼教教义简单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发挥其追求光明、善良的道德观念,因而颇得人心,在福建、浙江一带十分流行。据记载方腊起义就以摩尼教为旗号,南宋泉州知州真德秀在《再守泉州劝农文》还力劝“莫习魔教,莫信邪师”。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起势之初曾借助明教夺取政权,有说法采用“明”字定立国号也与此有关,后来他担心明教等秘密教会威胁统治,遂将盛极一时的明教大面积扑灭,到此时摩尼教在东、西方都最终走向了消亡。明嘉靖年间,草庵已成为当地士子读书研习之所,有庄际昌、张瑞图、杨景辰、陈翱翔、王慎中等十八位士子读书中举,史称为“十八硕儒”。

       由于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知道明教这个名字的人显然比摩尼教更多一些。1979年,在草庵附近曾出土刻有“明教会”字样的北宋黑釉大碗,经考证,这些黑釉碗出自磁灶窑,是明教教会统一烧制的食具。这说明宋元时期,草庵已成为摩尼教传播和活动的中心,曾聚集众多信徒,以至于需要专门订制饮食器具供宗教活动使用。

       2004年,八十高龄的金庸先生来到草庵参观。亲眼看到草庵的明教遗迹时,金庸非常高兴地说:“看,明教不是我杜撰的,许多读者还不相信明教的存在呢。”

       陪同的工作人员请金庸题词,他不假思索地题下了“熊熊尊火 光明之神”八个字。离开的路上,金庸念念不忘刻于摩崖石壁上的摩尼教教义信条《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后来还将《劝念》的照片放到新版《倚天屠龙记》封面上。

       无论从什么方面看,今天的草庵都更像是一处佛教信仰场所,寺里是佛教僧侣在看护,来的信众也多是佛教徒,侍奉的是摩尼“光佛”。1933年至1938年,弘一法师数度造访入住草庵的意空楼,在此讲经、养病,将依山而居的草庵作为释经修养之所,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楹联、墨宝。在厦门时,弘一法师还撰写了《重兴草庵记》,现嵌于草庵东壁上,与摩尼光佛互相辉映。

       草庵始立于宋绍兴年间,因古时用草建屋,故曰草庵,位于华表山南麓的一处小洼地中,周围是葱郁的树林,院子丝毫不显山露水。

       进庵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地上一个深深的圆洞,黑釉碗就在这里出土。庙宇建在一座月形巨石之上,相对其历史意义来说,规模可以说相当小了。保存完好的正殿内依山刻有一圆形浅龛,圆龛内雕刻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摩尼光佛。

640 (1).jpg

       摩尼光佛丰满圆润的面庞上,柳眉隆起,慈爱的佛眼炯炯有神,直视信徒。两片薄薄的嘴唇,颚下有两道长须,穿着宽袖僧衣,胸襟打蝴蝶结,双手掌心向上,置于膝部,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显得庄严肃穆。最奇妙的是佛像面部呈淡青色,手显粉红色,服饰为灰白色,是为利用了岩石上的天然三色精巧构设。佛像背后,雕有四射毫光,整尊造型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按照摩尼教的原始教义是不能进行偶像崇拜的,但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受到了佛教及民间习俗的影响,才有了这诞生地不曾有的摩尼光佛造像。佛龛左上刻有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说明这摩尼光佛是一位信士为祈荐父母于1339年雕刻的,至今已近700年。

       1987年瑞典召开首届国际摩尼教学术讨论会,草庵摩尼佛造像就被作为会议的会徽,称它是“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的最大发现,世界罕见的文化遗址。1991年和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两次到访,当即就鉴定草庵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

       今天我们在草庵可以看到一些虔诚的阿婆、大姐在用佛教仪轨祭拜摩尼光佛,她们也许搞不太清楚什么是摩尼教、什么是佛教,甚至也搞不清楚她们祭拜的这尊造像的身份。然而正是各种不同的文化、各种宗教在泉州这块土地上交织融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而铸造出泉州多元、开放、包容的特质。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