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史志文化
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2024-02-2315:47:22来源:

      从惠安,走308县道,过崇武,车行数里,就是大岞路了,海风夹带着咸涩的气息迎面扑来……曾经,这一带是大片的木麻黄防波林,海风呼啸,而如今,水泥大道一马平川,整洁怡人。沿着滨海景观路再往前,路侧清一色的小洋楼装饰极美,各色瓷砖、浮雕、门楣让人赞叹,门前的花圃鲜花盛开。

640 (1).jpg

      这便是海边桃源大岞村,著名的惠安女聚居地、传承地和展示地,省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有著名的“岞山八景”、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明代摩崖石刻、“捕鱼石获”等景点。

      革命老区大岞村位于崇武东南沿海突出部,北邻湄州湾,南接泉州湾,东临台湾海峡,西距高速路互通口仅5公里,依山傍水,是全国“八大最美海岸线”崇武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村常住人口约1.4万人。

      近年来,大岞村持续打造“一路二景三特色”(沿海路,渔港、滨海景观,惠女民兵哨所、惠女摄影基地、惠女民俗风情园),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和旅游民宿,逐步形成适合本村的乡村振兴道路。红砖仔、簸箕湾等大岞民宿皆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住所,怪不得外地游客来到大岞,一住往往是三五天。早看日出,暮候晚霞,耳闻目睹,尽是潮起潮落。

640.jpg

      大岞还有座村史馆,入门就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的福船模型。玻璃柜里,珍藏着明清时期的航海针簿,用于记录厦门—上海航线的罗经方向、礁石等资料。墙边地上,堆放着渔网、梭子及各种渔具。惠女服饰,则是村史馆的重头戏,黑色的斜襟短衣、阔脚长裤,对襟小马甲半是彩蓝粗布、半是碎花小格,听说是上个世纪初的流行款。除村史馆外,惠女风情园内的惠安女博物馆,也对惠女服饰和大岞的民风习俗进行了生动的展示。

      渔港,则稳定了大岞渔民的心。谁也不曾想,祖祖辈辈望眼欲穿的避风港,竟在这代人手中建成了国家中心渔港。1986年,大岞村党员、群众发扬老区人民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集资建港,历经六次堤岸被冲毁的痛心失败,到第七次才终于把避风港建成。2006年,经农业部批复,启动崇武中心渔港建设,分内港和外港,内港即原有的大岞避风港,如今每年接待进港船舶近万艘次。

      在台湾基隆,流传有一则俗语,叫“大岞好舵工,舵牙把得正”,称颂的是大岞渔民的行船技艺。目前,大岞村有280多艘渔船、数千渔民从事内、近海作业,是惠安县最大的渔业大村。

      在簸箕湾,每到傍晚,渔船靠岸,鱼篓鱼筐装满活蹦乱跳的海鲜。时不时蹦出几只虾蛄,落在地上,弓着身子纵跃。菜市场人山人海,有不少是来自附近村镇,特意开车过来采买,有些则是一日游的游客,捎带些海鲜回家。裤脚高卷的渔民一脸豪情,边走边说“我只捕鱼不卖鱼”, 惠女姐姐则笑着喊,“随便挑卖完回家啦”。傍晚的渔村一片烟火之气,欢乐祥和,游客们更免不了要大快朵颐一番。

      定居台湾大岞村的张细山说:“崇武大岞的渔民靠海为生,受雇的渔工诚实勤劳、技术高超,加之语言相通,因此很受台湾渔轮的欢迎。”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与惠安有关方面商洽渔工劳务合作事宜,当时,台湾远洋渔业急需大量渔船捕捞作业工,张细山就从台湾开船过来,接走一批大岞的渔业人员。今日的大岞,很多人家都有在台湾的亲戚。

      除了旅游业、渔业,石雕业也是大岞的支柱产业之一,村内有十几家石材企业,产品远销海内外。大岞女子尤其吃苦耐劳,干起磨石、抬石、洗石、雕刻等活计丝毫不逊于男人。她们做工、养家,用柔弱的脊背撑起了大岞的繁荣,一刀一刻,赋予每一块石头全新的生命和价值。

      在大岞,不得不提的还有大岞民兵哨所。除了指导员张亚平是男性外,其他九人都是女民兵。数十年风雨历程,一茬茬哨员以“弘扬惠女精神、创建特色哨所”为己任,站岗放哨,无私奉献,成为海防前线上的一抹靓丽红妆。2020年,哨所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021年,被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为“先进民兵党组织”。

      近几年来,大岞村还特别重视乡村环境的全面整治、提升:回填旧石窟建设停车场,半月湾、前潮湾、前江湾、簸箕湾海岸线沙滩环境保护,建设金山仔观海亭、滨海栈道,建设文化墙等等。乡村文化也同步得到发展:“惠女风情,唱响渔村”联欢晚会、闹元宵“惠女杯”拔河比赛等等,活跃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现如今,大岞的发展有目共睹,甚至赶超了海峡对岸的台湾大岞村。据统计,大岞村每年接待的国内外访客已达20多万人次,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积极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岞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