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史志文化
泉州人的“下火神物”——菜头酸
2024-02-2215:41:45来源:

      在泉州,流传有一句话叫“冬吃菜头夏吃姜,免请先生免烧香”。俗谚还有云:“鱼生火,肉生痰,萝卜青菜保平安”。菜头,即白萝卜,在泉州人的观念里,白萝卜清凉解火、消食通气,有“破”的性质,一定程度上也会消解补品的功效。

       炖排骨、羊肉等肉汤时,加入去皮切块的白萝卜,菜头自然的清甜就足以中和油腻,与肉类互为弥补,汤色清亮十分适口。但若是专门要进补洋参、四物等药材,就千万别佐食白萝卜了。除炖汤外,白萝卜在泉州还被做成菜粿(萝卜糕)、菜脯、菜头煲、菜头饭,最为独特的,则要数“菜头酸”了。

640 (2).jpg

       白萝卜好种又高产,在泉州的沿海一带,许多农民种的是“沙土萝卜”,这种萝卜表面光滑,纤维细嫩,含水量高,有甜头,是制作菜头酸的首选材料。在早些年头,各家各户的几个咸菜坛子里,往往就有一坛是用来腌菜头酸的。不过,闽南妈妈们下的糖、醋比例各有不同,做出来的菜头酸自然各有风味。

       先将白萝卜切成长条形或半圆薄片,加入盐巴抓匀,腌渍几个小时,去除苦水。控干后,装进老坛腌缸,放入白糖、白醋等调料,再腌个一至两天就做成了,看起来是简单易行。实际上,菜头酸这东西还挺娇气,制作、取食的过程中沾不得半点脏污,一不留神就功亏一篑。时间的把握也很考验经验,腌制太久会太酸,腌制太短则会变辣且容易变质。

       在泉州市区,以泮宫旁金鱼巷的东来菜头酸最为有名,已传了祖孙三代,据说用的是古法腌制。这家的菜头酸一般带皮厚切,口感爽脆,清甜又略带酸味。许多熟客早已轻车熟路,自己拿牙签扎起来边吃边给钱,每每还要给家人捎上一盒。

640 (3).jpg

       把丰腴肥厚的菜头酸从中切开,甜辣酱打底,塞进花生糖,撑到鼓鼓囊囊。入口后,菜头酸酸甜相适,花生糖颗粒感十足,再混杂甜辣酱的独特滋味,组合很是奇妙,也免于寒凉刺激肠胃。

       因为它家腌制菜头酸的酸水用的独门秘方,加糖调制后就成了酸甜润喉的菜头酸水,适量饮用有祛痰降气、止咳平喘的功效。老泉州人每当吃多了烧烤、油炸食品,或是熬夜上火了,就会喝点菜头酸水压一压。

       除厚切的做法外,市面上一些餐馆也将菜头酸切薄、切丝,作为餐前的开胃菜或海蛎煎、卤味、醋肉等菜肴的配菜,这样既增进食欲,又促进消化。菜头酸的酸甜滋味总能与不同的菜品碰撞出火花,却又不会抢走风头,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最佳配角”了。

       菜头酸那酸甜爽脆的风味,早已经融入泉州人最深的记忆:在过去,即便是贫寒的农家,菜头酸亦可成为孩子们三不五时,能享受解馋的可口零食;到读书时,下课后一分钱一块的菜头酸,能让快乐伴随一整个童年;长大后的夏夜,一盘卤味、一盘菜头酸,喝着小酒,吹着晚风,一家人围坐天井,共享惬意的家庭时光。这种种美妙,只有亲自品尝才能有所感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