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泉州抗战记忆 | 中共福建省委在德化坂里领导的抗日反顽斗争
2025-09-1117:50:37来源:

       坂里位于德化、仙游、永泰三县交界处,地处戴云山脉腹地,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1943年夏,抗日战争由战略相持阶段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此时的国民党顽固派却全然不顾民族利益,屡屡制造反共摩擦,长设于闽北的中共福建省委斗争环境不断恶化。为了打开局面,摆脱困境,福建省委遵照党中央关于“荫蔽精干”的重要指示,决定将省委机关南迁闽中,以减轻闽北基本区的军事压力,并加强对闽中抗日反顽斗争的领导。

  从中共福建省委坂里旧址陈列馆外的山路拾级而上,共有1944级石阶,代表着1944年3月,省委机关及其武装力量100多人,陆续从永泰青溪迁入德化坂里。在此之前,闽中、泉州、德化党组织的林士带、吴天亮、毛票等同志,已在德(化)永(泰)边界长期开展革命活动,开辟了闽中地区的地下交通线,建立了毛厝、南山、坂里等秘密交通联络站,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省委机关来到坂里后,迅速在坂里牛寮沟盖起了10多座竹棚,开设练兵场,架设无线电通讯,领导全省的抗日反顽斗争,同时进行整风学习,开展了一系列革命宣传教育活动。当地群众主动为省委人员传递情报,运送粮食和生活物资。4月底,省委游击纵队主力在中共闽江特委书记黄扆禹、省委常委左丰美等人率领下,突破敌人重重包围来到坂里,与先期到达的省委机关胜利会师,坂里一跃成为全省抗日反顽斗争的指挥中心。

  在坂里期间,福建省委作出《关于新形势与新任务的指示》。《指示》提出,随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新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必然加紧在中国的攻势。指出当前形势下的中心任务是“制止反动派进攻”“准备抗日游击战”,作出“组织巩固掩蔽”“政治积极进攻”“据点加紧发展”“军事准备自卫”等部署。

  为了保护省委机关安全,闽中特委书记黄国璋及吴天亮、刘祖丕等同志与村民代表召开订盟会,以歃血为盟的传统方式同饮鸡血酒,在盟书上按下手印,定下“不向当局政府告密”的生死盟约。为辨认身份、顺利沟通,省委干部还发明了一套按一定频率拍手掌、敲竹筒的暗号并教给群众,以传递重要消息。

  鉴于坂里附近村落经济基础差,省委机关给养困难,加之国民党部队已在各地加紧侦查,6月下旬,省委机关开始从坂里向永泰转移。省委机关撤离坂里后,当地群众立即将之前开设的办公、学习、练兵场所毁掉。1945年11月,国民党保安团驻扎坂里进行“剿共”,一些村民遭受盘查审问甚至拷打,然而,全村群众没有一个透露出省委机关驻扎过坂里的情况。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