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贤妻妆安:
启者,刻接古历二月十二日复来一信,云性杰与按叔经已安按家乡,甚慰,书中有云政府要派咱八十元,未知何款如此之多,然余在外逐月亦须认捐国币三四拾元之费,此系是一小小劳动界,所得者只有个人家费已耳。若论资本家者未知如何设法,请政府公务员为愚着想可也,断无不平等而强指派之理,致多受亏,祈即请公正人士主裁可也。查国的向马山所买蕃[番]薯干,未知有人承受否?若是无人承买者,咱可以向他买来。至于款项在厝如有付还更好,若无付还者,祈即回信示知应的若干,此处愚当奉还。此乃愚前日与他约过,无论如何高价,咱当承受,此致勿误。兹逢本轮之便,寄去国币叁拾元,到祈查收示知,以作家费。家中安然免介。对于此后逐月家用请望节约俭省为要,所以未能照常逐月寄付信者,因此地□应酬,以及捐助国家费外,当不能供家费如此之多,请你三思三思,特此走启,即请
妆安
可将此信交公务人员看看。
夫蔡天保 手书
民国卅年古历二十九日泐
家书品读:
抗日救国,不分内外,人人有责。在1941年3月26日菲律宾马尼拉蔡天保寄往家乡石狮永宁妻子施氏的侨批中,记述了他们一家在国内国外均有救国捐输的史实。
蔡天保系石狮永宁人,随父辈到马尼拉谋生,在家乡应称得上是个较富裕的华侨家庭。家乡政府筹措抗战经费时“要派咱八十元”,身在海外的蔡天保不知细情,发出“未知何款如此之多”的感叹,但他又说“在外逐月亦须认捐国币三四拾元之费”“断无不平等而强指派之理”,由此看来,他万分乐意为国出力,只是对款额之大一时有所疑虑而已。
战争年代,物价高涨,蔡天保作为海外的“小小劳动界”,在民族危亡之中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既在与他人约定中信守住“无论如何高价,咱当承受”的承诺,又毅然担起“如此之多”的抗战捐输,自家只能“节约俭省为要”,充分折射出抗战时期海外侨胞“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之心。蔡天保的拮据与坚持,成为全民族抗战长卷中的一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