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亲大人: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儿深知,但现在国难当头,儿顾国难顾家,请双亲原谅!
不孝儿敬文叩
一九三八年冬于泉州
家书背景:
李刚(1914—1941年),原名李敬文,南安诗山红旗村人,马来西亚归侨。1931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共晋南工委书记、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闽南特委书记等职。
1938年8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成立,李刚任第一任书记。这一年,李刚25岁,正值成家立业之年,父母多次催促其完婚。作为海外归侨,李刚本可偏安富裕之所,却选择投身革命洪流,面对父母望其成家、安稳生活的期许,以“国难当头”为由将婚事一推再推。这年冬天,李刚在寄给双亲的一张相片背后,将他的思念、愧疚和信仰,化作了这只言片语的家书。而这封写在相片背后的家书,最终成为李刚留给双亲的绝笔。1941年突围牺牲之际,李刚仍以“只要心中有党,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的话语激励战友,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家书承诺。
家书品读:
这封写于1938年冬的家书,以俗语“积谷防饥,养儿防老”道出传统伦理中反哺尽孝的人子本分,又以“国难当头,儿顾国难顾家”的决绝剖白将家国大义置于个人亲情之上,短短四十二字,道尽了革命者李刚在民族危亡之际“忠孝难两全”的切肤之痛。李刚家书的字里行间既有“不孝儿”的愧疚自责,更饱含着“一寸丹心图报国”的凛然气节。泛黄相片背后的斑驳墨迹,不仅铭刻着战火年代革命者用大爱书写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更让后人触及超越时空的信仰与温情,正是无数仁人志士“舍小家顾大家”的抉择,铸就了民族不屈的脊梁。时至今日,这封家书依然熠熠生辉,如同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指引一代又一代泉州儿女赓续红色血脉,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