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泉州抗战记忆 | 晋江朝东楼:满含家国情怀的最美“烂尾楼”
2025-09-1117:36:34来源:

      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中,有上百栋保留完整的古建筑散落于此,步入其中,色彩浓艳的红砖古厝群闯入眼帘,其中尤以一栋高耸的灰色洋楼分外抢眼。作为梧林村第一座钢筋水泥洋楼,朝东楼在近百年的岁月风尘中,不仅承载了侨厝主人蔡咸斜的浓浓乡愁,更见证了他心系家国的深情厚意。

  朝东楼建于1930年,因其建造者蔡咸斜,字朝东而得名朝东楼。蔡咸斜从菲律宾运来了钢筋、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及出自西班牙设计师之手的设计图纸,还从上海聘请了数名精工良匠来到家乡建造朝东楼。同时,为了让时年二十出头的长子蔡怀真得到历练,蔡咸斜让其专程回乡主持朝东楼的建筑工程。

  在建造坚固、造型美观的朝东楼时,还出了一件新鲜事,那就是计划在楼中安设电梯,开建时即预设了电梯井,做好了埋设电梯的一应准备。历时五年精心打造,大楼的主体框架才得以完成。

  立于朝东楼前,抬头仰望,生锈的八角窗、斑驳的外墙,透出一股浓浓的历史厚重感,气派的拜占庭式圆屋顶、科林斯式的水泥柱子、别致的石雕窗花等如同一道时光之门,带领访客穿越到古罗马时代,令人饱览西式建筑的妙趣。楼体装饰要数门楼上的石雕最为精美,仰天长啸的双狮、翱翔的雄鹰、盛放的蔓草,显得气派十足。

  朝东楼外部采用古罗马式的建筑风格,内部则是沿袭闽南大厝的传统空间构造,主楼有二层半,平面为二进四开间格局。一楼大门上镌刻对联“派衍济阳三谏流芳宏世德,宗居梧里群峰钟秀振家声”,横批“济水清芬”,提醒子孙当思木本水源;二楼大门则镌刻“结草南环钟山川之瑞气,栽松远荫颂德惠于宗功”,横批“丰田世泽”,更是道出主人对于家乡山水的热爱。

  细心的访客,可在后落前的横廊中央寻得一处空荡的电梯井,伸手触摸楼内的墙面,也显得粗糙斑驳……这是因为朝东楼主体工程完成后并未进行装修,而这不完美的背后藏着一段先国后家的动人故事。

  就在朝东楼建设中途,主持工程的蔡怀真得知,彼时正值抗日战争艰难之时,满腔热血的他慨然对父亲说:“没有国,就没有家!”心系祖国的父子俩当即决定停止朝东楼的建设工程,毅然将装修款捐献给国家支援抗战。朝东楼的工程也就此搁置下来,留下了现在这样一座“烂尾”的建筑,但这正是侨厝主人先国后家、心系同胞的重要见证!

  蔡咸斜的子女中,蔡怀真因自身的爱国行动,受到侵占马尼拉的日寇通缉,被迫逃进山区。蔡怀真的三弟蔡怀錶也是热血青年,积极投身于菲律宾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参加菲律宾华侨义勇军同志会总会。在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转入地下工作,仍坚持抗击日寇,直至壮烈牺牲,英名在抗战胜利后被镌刻在菲律宾马尼拉华侨义山的义勇军纪念碑上。  如今,空置的朝东楼被改造为梧林侨史馆,以图文、影片、实物等方式将梧林传统村落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让来访的海内外游客了解建筑背后动人的故事和华侨精神。朝东楼的故事也通过戏曲、情景剧、短剧、电影等文艺作品得到再现,高甲戏《朝东楼》从华侨的赤子深情中取材,生动讲述他们救国抗争、创业奋斗、情系家园、回报桑梓等感人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