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泉州抗战记忆 | 叶飞:赫赫有名的新四军“悍将”
2025-09-1117:33:26来源:

       叶飞(1914—1999年),原名叶启亨,祖籍南安,菲律宾归侨,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叶飞的军旅生涯中,新四军时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那段烽火岁月里,他率部与日军、国民党顽固派打过许多大仗、恶仗,打出了赫赫威名。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根据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陈毅指派叶飞领导的新四军第六团向东路地区发展。1939年5月,叶飞率团东进,从茅山地区出发至阳澄湖一带,与我党领导的无锡、江阴等地游击队合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

  东路地区,指的是长江以南、沪宁铁路两侧,武进以东直到上海的狭长地带,这一地区日、伪、顽势力都很强大,斗争形势艰巨。为了鼓舞士气,树立群众的抗日信心,扩大“江抗”的政治影响,叶飞按照陈毅“战斗胜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枢纽”的指示,决定攻打沪宁线上的浒墅关火车站。

  沪宁铁路是日军交通要道,浒墅关车站是沪宁铁路中段的重要据点。经过周密部署,1939年6月24日夜,浒墅关车站战斗打响。由于浒墅关车站周围据点密布,骄横的日军没想到会遭到新四军袭击,一时惊慌失措。新四军迅速全歼该部日军,并迫使沪宁铁路停运了3天,大大鼓舞了东路军民的抗日志气。

  当年7月,在夜色笼罩下,叶飞率部突入日军占领的上海虹桥机场,成功炸毁4架日军飞机。次日,《泰晤士报》《译报》等报对这场战斗作了报道,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上海的老百姓以为新四军要进攻上海了,有的群众还做好了欢迎的准备。”叶飞在文章里,这样回忆夜袭虹桥机场。夜袭虹桥机场的成功,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扩大了党和新四军的影响。从那之后,上海各界群众掀起了支援新四军的热潮,许多爱国工人、青年学生在新四军的抗日影响下,纷纷投奔抗日前线。

  1943年底,江苏抗日军民逐步恢复、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并抓住有利时机向日伪军发起了局部反攻。车桥是位于淮安、宝应两县交界的一个集镇,被日军占领后驻扎有日军一个小队40余人、伪军一个大队500余人,严重阻碍了苏中、苏北等根据地之间的交通联系。新四军一师决定拔除这个“钉子”,由副师长叶飞指挥这次战役。1944年3月5日凌晨,叶飞指挥新四军所部采取远距离奔袭、多路突击的战术,猛扑日伪军核心据点车桥镇,迅速突进围墙,横扫伪军,至下午3时,全部肃清镇内伪军。傍晚,向日军驻守的碉堡发起围攻。日军第六十五师团分驻淮阴、淮安、泗阳等地的部队相继出动增援,叶飞指挥新四军将第一批增援日军240余人驱入预设的地雷区,阻击歼灭这股敌人。此后,打援部队采取运动防御和侧后突击等战术,乘胜行动,连续破敌,淮安、宝应以东纵横50余公里的地区从此全部解放,取得了攻坚打援的空前胜利,计歼日军460余人,其中生俘24人,歼灭伪军480余人。

  据统计,仅在1943年7月1日至1944年6月30日之间,叶飞共指挥军民作战138次,攻克、攻袭日伪据点15个、19个,毙、伤、俘敌3000余人,争取伪军反正845名。在抗日战争的大熔炉中,叶飞百炼成钢,立下赫赫战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指挥员,成为归侨投身祖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光辉典范。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