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民有着反侵略的光荣传统,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泉州各校学生即率先成立晋江县学生反日救国会,走出校门游行集会,痛斥当局实行的不抵抗政策。随后成立的晋江各界反日救国会多次召开救国大会和示威游行,开展抗日宣传和抵制、查禁日货运动,还组织学生义勇队实施军事训练,得到泉州各界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发出“共产党员应实际上成为各地救亡运动与救亡组织之发起人、宣传者、组织者”的号召。8月初,国民党泉州当局成立晋江县抗敌后援分会,而后建立抗敌宣传工作团,下设13个剧团,中共晋南工委书记李刚指派辜仲钊等中共党员参加该会工作,实际上掌握了募捐、宣传、救护等工作的领导权。
此后,各县抗敌后援分会及妇女抗敌后援队、泉州文化青年抗敌服务团、泉州人力车工人抗敌后援队、台湾同胞抗日复土同盟会、半斋读书会、中国回民抗日救国协会福建分会等抗日团体纷纷成立,内迁安溪的集美学校也成立“战时青年后方服务团”,大力开展慰劳、征募、宣传等工作,成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活跃组织和坚强后盾。
各县抗敌后援分会和各校师生纷纷组建宣传工作队和巡回剧团,奔赴城区、乡村开展抗日宣传,组织抗敌讲演、讨论,演出《红心草》《张家口》等抗战剧目,举办战时夜校、抗敌刊物流动展览,每到一地,观众云集,反映热烈。1938年4月,泉州社会各界约6000多人,联合举行抗日漫画、歌咏宣传大游行,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城区中山公园出发途经城郊10多个乡村,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日救国热情。
晋江县妇女抗敌后援队为给前方将士募捐寒衣,在城区涂门街搭“献金”台,到侨乡各地募捐现金和首饰,多次前往永宁、金井等沿海前线为抗日战士发放慰问品、慰问金,为阵亡将士家属发放抚恤金。中共惠安特支通过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发动学生给前方抗战将士写慰问信。泉州各界民众为抗日救国踊跃募捐的事迹,《泉州日报》几乎天天都有报道。
泉州各地、各阶层先后成立的各种抗日团体,团结、带领泉州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