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泉州抗战记忆 |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泉州的罪行
2025-09-1117:20:16来源: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福建东南的泉州虽不是沦陷区,却同样饱受日本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各种侵略,民众深受其害。

  政治上,日本当局意欲重演“华北事变”,扶持土匪、汉奸等势力,企图假借闽人自治实施其“以华制华”的毒计。联络、扶植德化等地匪首,以筹备、发展闽省伪自治委员会,密商组织所谓“自治军”;发起“敬佛会”并在泉州设立分会,以敬佛为名进行种种阴谋活动;扶植设立“生命保险株式会社”“泉厦第十二战区同盟会”“白衣军党”等汉奸组织。

  经济上,日本当局早在1936年就制定了“夺取航权……以台湾为中心,设立大规模之信托公司,吸收矿产、渔业、土地等权利,并举行日货巡回展览会,作普遍之宣传,以扩大推销私货之地区”的经济掠夺手段,唆使浪人在泉州等地开展烟赌娼及走私等不正当营业。1938年冬,惠安一艘载有糖货2000担的货船在浙江海面被日军劫走,1940年7月,惠安又有一艘载有红糖8.3万斤、桂圆干3.3万斤、鳗鱼6万斤的货船被日军劫走,可见其对泉州民间物资的抢夺已是赤裸。金门失陷后,占据金门的日军强迫农民种植烟苗,每户须种植一亩以上,每年产出生膏5000余斤,统一收缴后利用汉奸运往漳泉销售,荼毒民众。

  军事上,日军频频以轰炸、炮击、劫船等手段残害泉州民众,欠下一笔笔血债。据不完全统计,日机轰炸泉州全境从1937年5月开始,到1943年9月底,共实施33次轰炸,出动140多架次飞机,造成泉州民众伤亡400多人,炸毁房屋、学校、船只无数,带来空前的灾难。

  1940年1月,泉州地区出国人员约700多人,由泉州港乘“智多”及“圣安娜”号两轮,经鼓浪屿前往南洋各地。抵鼓浪屿后,被驻厦门的日军拘禁,逐一强迫注射毒针。华侨同胞抵达菲律宾后,毒发身亡者甚多。

  1940年7月16日,日军两艘航空母舰及数十艘舰艇进逼石狮永宁,轰炸、扫射永宁及附近乡村,随后,200多名日军分两路登陆,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当日军从外高登陆时,20多名海防战士坚守阵地浴血奋战,终因力量悬殊全部牡烈牺牲。日军占据永宁后,设临时作战指挥部于观音亭宁东楼,分兵至附近10多个村庄,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烧毁大小渔船、商船近300艘,杀害村民80多人,永宁“各乡扶老携幼之难民,哀声震数里,惨不忍闻”,史称“永宁惨案”。

  同日,惠安崇武一带也遭受空前劫难,日军在航空母舰掩护下,一路300多人从崇武后海、山屿、港墘等处登陆,另一路200多人从獭窟登陆。沿途烧杀抢掠,在船只集中处泼上煤油放火焚烧,熊熊大火烧至17日才熄灭,共造成上百民众死伤,房屋被毁500多间,船只焚毁500多艘,数以千计的渔民、船民流离失所,史称“崇武惨案”。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泉州的种种暴行,泉州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掀起一波波抗日救国的热潮。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