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安南永德苏区宣传工作的探索与启示
2025-06-2616:27:33来源:

中共安溪县委史志研究室  陈喜娟

内容提要:作为中央苏区鼎盛时期向外拓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安南永德苏区的宣传工作在战争环境频繁激烈和物资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艰难起步,克服种种困难,灵活采用口头宣传,报刊、宣传品宣传,标语宣传,文艺宣传,教育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发挥了战斗武器的作用,为唤醒、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巩固和扩大红色政权,进行苏维埃各项事业建设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宣传组织机构  口头宣传  宣传品宣传  标语宣传  文艺宣传  教育宣传

宣传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与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指出,党要“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了舆论引导的效能,具有凝聚人心、振奋士气、动员革命的积极作用。“我们党从起根发芽时就是从宣传工作做起”,党的一大决议“将党的宣传单列一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运用多种渠道开展理论宣传工作,组织民众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使命。1923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党内较早的专门关于宣传工作、带有党内法规性质的规范性文件——《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教育宣传委员会直隶于中共中央,其职任在于“研究并实行团体以内之政治上的主义上的教育工作以及团体以外之宣传鼓动”。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专门把“红军宣传工作问题”作为单独一部分,阐明了红军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

中央苏区创建后,中国共产党对宣传工作进行广泛实践探索,先后通过《文化问题决议案》《宣传工作纲要》,发挥了宣传工作的巨大作用。1930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要建立起宣传鼓动工作之全国系统,在地方党部尤其是支部中要训练出宣传鼓动的干部”。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扩大后,中央设立宣传部。4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的决议》,明确宣传鼓动工作的基本目的,规定苏区各中央局必须有“健全的宣传部”,领导一切宣传鼓动工作,进一步健全党的宣传工作机制。可以说,在中央苏区时期,宣传工作诠释着革命战争年代特殊的政治主题,向苏区的广大劳苦群众传递党的革命纲领,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丑恶嘴脸,将中国革命的危机形势直观地呈现在苏区群众眼前,在群众心里埋下了革命的火种。

作为中央苏区鼎盛时期闽西苏区向外拓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安南永德苏区的宣传工作在战争环境频繁激烈和物资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艰难起步,克服种种困难,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发挥了战斗武器的作用,为唤醒、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巩固和扩大红色政权,进行苏维埃各项事业建设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安南永德苏区各级宣传组织机构

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为确保党的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一个健全的党内宣传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宣传组织机构的建设,安南永德苏区党、政、军各级组织都极为重视。

1930年冬,中共安南永特区委成立之时,就设有宣传委员,由安南永边区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郭节担任。1932年,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成立后,十分重视宣传工作,中共安溪县委及升格的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均设有宣传部,根据革命形势印发革命口号及宣传通知。李永康(李大虫)、李晓山、林多奉(林峰)、黄鸿英(黄英)先后担任宣传部长。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多次召开会议,分析当时的形势,通过一系列关于宣传工作的决议案,指导具体宣传工作。如,1933年5月2日,安溪中心县委召开中心县委扩大会议,作出《政治任务》《宣传教育工作》等11项决议案。此外,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宣传部还下设各级宣传部,1933年8月21日,安溪中心县委宣传部发布《宣传通知第二号》,要求“各级宣传部……组织公开宣传队,公开召集群众……去进行广泛的宣传与煽动工作。”其中,共青团安溪县委及升格的共青团安溪中心县委的宣传部长先后由李准、林多奉、小唐、李素明(女)等担任。

1932年11月,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设立政治部,负责指导宣传工作。随着革命斗争开展,第二支队建制、名称有所变化,但政治部一直存续,政治部主任先后由翁成金、赵子明、粘文华、彭德清等人担任。第二支队印发了大量的宣传材料,如《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布告》《闽南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告国民党十九路军士兵书》《国民党十大罪状》等,阐述第二支队的宗旨“实行土地革命,联合工农士兵,团结劳苦平民,反抗苛捐什税……运用革命手段,建立自己政权……”,揭露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抽收苛捐什税,吸吮工农血汗……”的反动面目。

1933年8月25日,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成立。苏维埃政府下设文化部,各区苏维埃政府也设文化部,有文化部长1名。此外,村乡、区农会也各设宣传委员1名

当时的中心县委和苏维埃政府还以会议、布告、通告等形式强调了宣传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明确各个时期宣传的不同任务。如,1933年6月25日,安溪中心县委召开会议,号召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不还租债,不纳钱粮,不缴捐税”的宣传,《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关于当前工作的决议》要求“县委及各区委支部今后必须在整个党的反帝任务之下,扩大与深入反帝宣传”。闽变后,根据形势“决定立即组织十五队的宣传队到新县村去进行公开宣传,将红军打下尤溪、将乐、沙县……等县的胜利,去煽动群众、号召群众,发动斗争响应红军”

较完善的宣传组织机构,有效整合了安南永德苏区党政军和革命群众各方面的宣传力量,为苏区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有效推动了宣传工作的开展。但值得一提的是,安南永德苏区的许多领导者是既懂军事也懂宣传的复合型人才,陈凤伍、李剑光、李实等都亲手编写宣传材料,改编革命歌曲,通过挨家挨户传唱,鼓动贫苦群众起来斗争,其宣传工作的成效也十分显著。

二、宣传方式的多样性

1.口头宣传

安南永德苏区广泛运用各种形式的集会进行灵活机动的口头宣传。《宣传通知第二号》要求,“组织公开宣传队,公开召集群众……去进行广泛的宣传与煽动工作”,“以打铜锣或别种引人注意的通知号召的方法,召集全乡群众大会。”

召开群众大会公开演讲,是进行口头宣传的方式之一,也是“鼓动群众革命情绪极好机会”。1929年7月,为打破国民党大军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三省会剿”,朱德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开赴闽中,于8月22日至29日进驻永春福鼎乡和德化济屏乡。红四军在当地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战争纲领和红军宗旨。朱德曾3次参加在郭氏家庙召开的群众大会,站在家庙大门前台阶上演讲,号召劳苦大众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倒土豪分田地,建立“世界大同”的人民政权,他的讲话拨动了广大穷苦农民盼望翻身得解放的心弦。

此外,遇到一些重要的纪念日、活动日,安南永德苏区的负责同志还会在集会上宣传演讲,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1933年5月1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第二支队成立周年纪念会上,第二支队政治部发表了《本队成立周年纪念告群众书》,陈凤伍、翁成金、李准、李实、黄福延分别从不同角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号召广大群众踊跃参加革命。8月24日,官桥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时,革委会主席傅有智在成立大会上对苏维埃政府进行宣传,号召广大群众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加紧团结,武装起来,坚持五抗斗争,实行土地改革,积极勇敢地保卫红色根据地,保卫红色政权。傅有智的讲话,鼓舞了人民的斗志,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此外,宣传人员还深入农户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教农民识字、读报纸等。这种方式虽然较为原始,但宣传者通过眼神、肢体、声调的变化,使宣传内容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广大群众更能感同身受、印象深刻,从而产生更好的宣传效果。

2.报刊、宣传品宣传

为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成立了报社,购置印刷器械,分别出版党、团机关刊物。1932年春,共青团安溪县委成立后,决定出版团县委机关刊物《曙光》半月刊,许包野巡视安溪期间指导撰写“几篇文章”,“并把刊辞弄好”。《曙光》主编李准,6月开始发行。

1933年4月,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成立安溪红旗报社,出版中心县委机关刊物——《安溪红旗》半月刊。李实、李晓山先后担任总编辑,编辑有李准、符南平,并于4月28日出版《安溪红旗》第一期,县委秘书、安溪红旗报社总编辑李实发表了发刊词《看我们高举鲜红的旗帜》,特别指出“《红旗》是中心县委的机关报,〔是〕传达县委工作路线、宣传群众、鼓动群众斗争的喉〔舌〕”。此后,安溪红旗社成为中心县委重要的宣传和印刷机构。5月2日,安溪中心县委扩大会议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决议案,决定出版《支部生活》半月刊、《安溪通讯》月刊,均由安溪红旗社负责,这些刊物撰写了大量文章,如“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卢森堡、李卜克纳西”“告群众书”等,以宣传革命道理,激发群众斗争情绪。此外,安南永德苏区出版的大量宣传品,也是由安溪红旗社负责印刷的。1933年10月,安溪红旗社印刷的宣传品《看!红军伟大胜利》,现在古田会议纪念馆第九展厅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安南永德苏区印刷出版的报纸、印刷品传播面较广,除发送安南永德红色区域各级组织和上送福建省委、福建省苏政府外,还通过邮政寄送给白军士兵,深入到泉州中山公园、涂门街、浮桥等敌人后方处张贴革命标语、散发传单等方式,教育白军士兵和后方群众,传播革命种子。

3.标语宣传

基于当时的客观环境,安南永德苏区除了用报刊、印刷品宣传革命道理外,还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毛笔、红银朱、石灰等现有工具,在乡间土墙、房屋木板等大量书写红军标语。这些红军标语大部分简洁有力、指向明确,具有独特的引导力和战斗力。1933年8月25日,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成立会场东溪晒谷坪上挂“苏维埃政府”,两旁竖挂对联“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此外还有“十九路军兄弟们携枪来投诚者重赏!”“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打倒土豪地痞劣绅!”等各种标语,与随风飘扬的红旗相辉映,整个会场充满热烈的气氛。

从内容上看,安南永德苏区的红军标语主要内容集中在宣传党纲领和主张、红军性质任务、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本质、分化瓦解敌军、发动群众等方面。如,永春县横口乡环峰村思义税典厝内墙上的“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早期罕见的实物见证。“工人每日做工不能超过八点钟。女工产前产后须有一个月休息,工资照给。工人在害病期间须由部门供给医药费,工资照给”“共产党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欢迎勇敢的、觉悟的工农分子加入共产党”等,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高度重视工人阶级的利益问题,动员工人、农民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红军来到,群众云集,慰劳服务,唯恐不周”,展现出安南永德苏区军民的鱼水情深。而对红军的宣传通常与白军连在一起,如“白军剥削农民,红军保护农民”“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共产党打倒帝国主义”等,这种对比式的标语宣传,直观地帮助群众认清国共两党之间的区别,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废除旧礼教,组织新家庭”呼吁群众打破传统封建礼教,倡导新生活方式。此外,在安南永德苏区民众深受地主阶级和封建官僚的压迫,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使群众充分了解党的土地政策,安南永德苏区出现了大量宣传土地革命的标语,如“到豪绅地主家里要粮去,不交租不纳税不出捐!”“实行土地革命!焚烧一切田契借约!”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红二支队创始人陈凤伍在蓬莱登虎榜村关帝庙亲笔写下的“瘴气乌烟染世界,热血扫平净光明”,这条革命标语历经90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清晰可见,沉淀着革命先辈们的心血和信念,折射出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信念和对革命理想的坚持,彰显着一代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决心,至今仍是我们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

 4.文艺宣传

文学艺术是革命宣传的重要载体,1933年,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指示安南永德苏区“在队伍中组织俱乐部,唱歌组,读书组(学普通语),认字组,要认真的进行。”在安南永德苏区广泛存在多种文艺宣传方式,如红军戏剧、舞蹈、歌谣、诗歌等等,流传至今的红军歌谣《十二月歌》关于“军民联欢庆胜利,跳舞演戏真好看”的传唱反应出当时的盛况。当时国民党《江声报》《崇道报》也有“见女共匪三十余人随行,均剪发时装,穿篮球鞋。沿途男女调戏,欢唱淫词哩曲”“有土共百余名,在达埠羊角乡操练,唱歌、呼口号,天明始散”的报道,虽站在国民党的角度对共产党进行谩骂诬蔑,但也反映出安南永德苏区文艺宣传的情景。

其中,红军歌谣是文艺宣传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旧社会,安南永德地区人民就用歌谣控诉旧社会的罪恶,揭露反动统治者的凶残、贪婪。如“无物不要税,只有屁无捐”“人过五台心胆寒,虎狼匪兽自相残。神仙欲往皆绕道,漫山遍野绝人烟”等。安南永德苏区创建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歌颂共产党、歌颂红军的歌谣,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安南永德苏区如火如荼的扩红支前、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和反“围剿”斗争的生动景象。1929年,朱德率红四军入永春虽只有短短7天,但与永春人民结下深厚情谊,当地人民以顺口溜“民军一到,祸降三都。红军入境,造福各户,秋毫不犯,大众欢呼。红军宗旨,百姓拥护”,前后对比的形式表达对红军的拥护。安南永德苏区创建后,将当时闽西的许多革命歌曲,如《农民歌》《反对剥削歌》《红军纪律歌》《十劝妹》《八劝哥》等歌词改编成闽南方言,配上《十二更鼓》《苏武牧羊》《雪梅歌》等脍炙人口的歌谣,在群众中广为传唱。这些红军歌谣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唱出了农民的苦难和对剥削阶级的仇恨,热情而富有鼓动力,成为安南永德苏区极富感召力的宣传方式。

难得可贵的是,广大革命者以当地特有的木偶戏等为载体,形象地宣讲革命道理,很受群众欢迎。如李文墨宣传发动群众时语言幽默通俗,又会表演木偶戏,宣传革命道理形象生动。这种宣传方式在当时的《江声报》也多有报道,如,“尤(杨)七安溪黄口人,为一演傀儡戏(即木偶戏)者”“坛尾乡土共首领……以演傀儡为由,四往各乡宣传……不时在附近集会活动云”

5.教育宣传

为广泛教育群众、动员群众,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安溪中心县委不仅成立军政干部训练班,对苏区的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还在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中设置文化部,在各区苏维埃政府机构中设置文化委员,并在佛仔格创办红军小学,还在安溪后寮办了个学校,名称叫做“列宁学校”,“自己编书,派自己人任教,不用国民党的课本,对苏区人民进行识字教育和宣传革命道理”。此外,在安溪龙门、南安金淘、永春、德化盖德等地,也开办有干训班或者夜校、平民学校,通过夜校、平民学校,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启发农民认清只有团结起来跟国民党反动派、地主豪绅作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才能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的道理。

可以说,安南永德的各项宣传活动既使党的各项政策主张得到宣传和普及,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力,也提高了苏区军民的政治觉悟,达到了动员群众的目的。经过不断的宣传启发和动员号召,觉悟起来的群众成为推动土地革命、发展壮大安南永德苏区的主体力量。至1934年底,安南永德苏区东起永春的湖洋和南安的诗山、金淘,西达安溪的长坑、桃舟,南至同安的梧峰,北达德化的水口,纵横200余里,活动范围近7000平方公里,拥有人口30多万。通过坚持苏区斗争,主动出击,拖住了国民党中央军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七师及省保安团及地方民团等反动武装数万人,成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时期中央苏区东南战略防线上的一块重要前哨阵地,也从战略上很好地策应了中央主力红军的长征。

三、经验启示

安南永德苏区是泉州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丰碑。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泉州唯一苏区,被誉为福建的“第二个闽西”,这其中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革命战争年代虽与当下所处的和平年代不同,但通过回顾与总结安南永德苏区宣传工作的具体情况,能为我们新时代宣传工作提供许多现实启示:

1.要坚持党对宣传工作的全面领导。宣传工作既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体现,又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这为做好新时代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苏区时期的宣传工作面对的是国民党反动派的舆论封锁、舆论诬蔑和舆论打击,现在虽处于和平年代,但也面临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做好新形势下宣传工作要认真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要求,“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加强对错误思潮的辨析引导,主动亮剑、强力发声,向歪理邪说、歪风邪气说“不”,坚决打赢网上舆论斗争,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始终坚持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哪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在哪里,宣传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努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2.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宣传工作的地位、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宣传工作队伍必须把忠诚可靠作为第一位标准,选优配强宣传力量,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确保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安南永德苏区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宣传人员。如郭节、李文墨、李素明、颜湖等等,他们走遍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山村,甚至还深入敌人后方,细心倾听穷苦农民的迫切要求,循循善诱,教育贫苦农民,引导他们挖穷根、找生路,提高贫苦农民的阶级觉悟,鼓励他们同反动派、地主豪绅进行斗争。

新时代宣传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坚持强队伍与管阵地相统一,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引导宣传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政治修养,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切实改进文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为开创新时代宣传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3.宣传工作要有针对性。宣传工作要注意宣传内容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对青年等群体的宣传工作,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安南永德苏区十分重视对青年、妇女的思想宣传,1933年8月通过的《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宣传部印发的革命口号及宣传通知》中专门将“青年妇女”作为单独一部分,制定相关宣传口号15条。此外,还通过《安溪党团中心县委为国际劳苦青年反对军国主义纪念周告劳苦群众及青年书》《中共安南永德党、团中心县委通告——为“国际妇女节”纪念日告被压迫的妇女群众书》等文件,加紧对青少年和妇女开展工作,广大的觉悟青年、妇女破除陈规陋习和封建礼教,积极参加儿童团、妇女会、赤卫队活动,对安南永德苏区革命工作的开展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何以变应变、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增强面向青年群体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教育引导青年一代承担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成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方面要突出青年受众的主体地位,根据其特点、偏好和兴趣,以广大青年关心、关注的问题为导向,摆脱居高临下、刻板说教的形象,以平等的姿态、共情的方式引导广大青年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另一方面要紧跟现代传播形势,不断探索新颖、人性的宣传形式和方法,适应广大青年的群体特征,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着力在“快、简、新、活、微”上下功夫,改变传统“大而全“的方式,逐渐打造出立体宣传模式,扩大对青年群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引导广大青年珍惜韶华、脚踏实地,将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4.宣传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宣传工作是面对人的工作,毛泽东曾强调“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表明了宣传工作立足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性。为做好宣传工作,当时的安南永德苏区建立了许多群众性的宣传组织,如俱乐部,唱歌组,读书组(学普通语),认字组等。“队伍在宿营的时候,宣传队也分头出发去活动,如和群众谈话,侦探当地情形等”,采用通俗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当地的闽南语方言,辅之以木偶戏、闽南语歌谣等大众化的宣传形式动员、组织群众,使安南永德苏区群众潜移默化接受党的影响,自觉团结在党的旗帜之下,奠定了党在苏区的群众基础。

如今,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要最大程度使其群众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导向,充分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字,充分认识到宣传工作贴近群众的重要性,引导新时代的宣传工作者深入实际、走入基层群众生活,把高深晦涩的理论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活泼的方式表达出来,用最接地气的形式宣传党的最新政策,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把党的理论播撒在百姓心间。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把群众的呼声与党的方针、政策相联系起来的,使群众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的各项主张,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宣传工作的感染力、亲和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