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安南永德苏区党的思想建设探索与启示
2025-06-2616:13:29来源:

中共泉州市委史志研究室  和秀鹏

中共永春县委史志研究室  林联勇


内容提要:在党的建设中,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在中央苏区所开展的各项斗争,在安南永德苏区也得到了全面开展。安南永德苏区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之所以呈现出发展壮大景象,被誉为福建的“第二个闽西”,一个重要原因是按照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思想,结合闽南地区的具体实际,对思想政治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作用。

  词:安南永德苏区  思想建设  探索  启示

在党的建设中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革命理想高于天,从建党之初起,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党的思想建设的探索进程,先后经历了大革命失败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两次生死考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异常艰辛残酷环境,经历你死我活的革命斗争,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最根本的是党的思想建设起到了引领性、贯通性、支撑性作用始终保持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奥秘所在安南永德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一块重要苏维埃区域,是毛泽东关于闽南“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思想的成功实践,是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央苏区所开展的各项斗争,在安南永德苏区也得到了全面开展。安南永德苏区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之所以呈现出发展壮大景象,被誉为福建的“第二个闽西”,一个重要原因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结合闽南地区的具体实际,对思想政治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安南永德苏区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

1.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总的原则是为实现党的政治目标服务即“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毛泽东同志在同外国记者的谈话中说过我军更有一种极其显著的东西这就是它的思想政治工作。安南永德苏区创建早期,党领导的革命队伍鱼龙混杂,思想散乱,非无产阶级思想滋长,削弱了党的领导作用。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初建时队员成分比较复杂,进了少数不纯分子,例如安溪东溪的陈建寅,是带有个人动机伍的。1932年4月,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攻下安溪蓬莱烟苗局,缴获大量钞票,陈建寅动了歪心思,想把这些钱拿出来分掉,并威胁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巡视员翁成金。时任中共安溪县委委员李世全得知这一情况后,把陈建寅叫做思想工作。中共安溪县委为了调和紧张情绪,考虑到同志们生活实际困难,思想认识又不统一,决定每人发给10元,下不为例。但时过不久,陈建寅还是脱离革命队伍。这件事给了党和游击队一个深刻教训。为此,中共安溪县委专门召开了会议,讨论分析原因,制订加强队员思想教育、纯洁革命队伍的具体措施,提出今后加入游击队必须经过区委介绍,对苏区军民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把游击队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纪律性和执行力、得到人民群众称赞拥护的革命队伍。

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回顾安南永德苏区的诞生和创建过程,都是处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之中,遭遇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历十分残酷曲折的斗争,但一大批共产党员在面对任何艰险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面对敌人屠刀烈火,昂首挺立慷慨就义源于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共青团永春县委书记李文墨被捕后,其父亲探狱时老泪纵横,他仍表现镇静坦然,风趣幽默,借用“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的民间俗话来劝慰父亲不要过分伤心。在狱中,他自知时间不多,让父亲提来酒菜,款款而饮,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傲然气节。林多奉(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宣传部长)被捕后,在狱中写下“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多奉为革命,头断志不移”的铿锵誓言。敌人对他软硬兼施,企图劝他自新,他义正词严,历诉人民备受压迫和剥削的黑暗现实,指出这是他投身革命的根本原因,表明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当敌人以砍头相威胁时,林多奉凛然回答:“只要有革命存在,来生我仍然投身革命!”在革命受到严重挫折后,前仆后继、英勇顽强泉州人民,仍继续隐蔽枪支,秘密联系,惩罚叛徒,顽强斗争,一直坚持到新中国成立

2.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为了培养干部人才,提高干部和游击队员素质,以适应安南永德苏区的巩固和发展,党自主探索了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在教育方法方面,提出了选派跟班学习、开办训练班、看党报党刊种方法。早在1928年,中共福建省委就意识到了开办训练班的重要性,并将训练班分为高等、初等两种,永春、德化各有1人参加了初等训练班。1931年,为加快发展安南永游击区,培训军事骨干,中共永春县委先后派出李剑光、李世全、林绍琼、李梓桐等到漳州游击队学习。同年11月8日,厦门中心市委机关报《群众报》报道《当红军工农游击队去 永春送来队员出发漳州》。1933年11月,中共安溪县委升格为安溪中心县委后,遵照中央苏区福建省委的指示先后选派沈日春、张天良等到中华苏维埃首府江西瑞金学习1933年初,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金谷黄口(今丽山村祖厝)开办军政干部训练班,分批分期培训安南永德苏区的干部,宣传部长李晓山负责训练班工作。同时,选送郭籍、杨七等到厦门中心市委学习。在教育内容方面,进行自编教材,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党苏区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等内容。安南永德苏区还创办自己的学校,学校的名字与中央苏区一样,叫做列宁学校,教材由中心县委自己编印,派自己人任教,对苏区人民进行识字教育,教唱革命歌曲,宣传革命道理在宣传教育方面,创造了文字宣传、口头宣传和形象宣传等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安溪中心县委领导下的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和各区委、群团组织均设有宣传机构,积极宣传革命。安溪中心县委1933年4月成立“安溪红旗社”,出版《安溪红旗》半月刊、《支部生活》半月刊和《安溪通讯》月刊。其中,《安溪红旗》系中央苏区的重要刊物之一,除发送安南永红色区域各级组织外,还上送省委、省苏。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简称红二支队)在永春达埔新溪村房子上刷写革命标语,内容有“实行土地革命!焚烧一切田契借约!”“庆祝工农红军在东方战斗的伟大胜利!”红二支队在永春达埔石竹庙刷写革命标语,内容有“到豪家里分谷子去”“红军欢迎白军参加土地革命”1933年8月安溪中心县委宣传部印发的宣传口号:“白军士兵没钱吃香烟,官长有钱存银行;红军中待遇平等、经济公开!”……这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不仅宣传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普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效启发了安南永德苏区劳苦大众的革命觉悟。

3.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的重要内容。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经典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苏区初创时期,党内许多人不深入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形,不倾听群众意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俄革命建设经验教条化、神圣化,形成一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毛泽东对此深恶痛绝、坚决反对在古田会议中指出,“要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在毛泽东“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倡导和带动下,苏区各级党政干部十分注重调查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得到纠正,推动了苏区各项建设1934年三四月间,红二支队根据实际,经过深入侦查调查,抓住有利时机,先后发动夜袭夹际泰和堂、夜袭蓬壶三角街战斗,缴获了一大批军用物资,不仅添置了枪械和军用药品,还给队员做了军服、发了津贴,为以后的革命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同年4月4日,红二支队趁地方民军在达埔混战之际,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第一次攻入达埔街,生擒匪兵4名,没收匪军暗查队长在达埔的财产,分给贫苦群众。8月4日,红二支队300多人在达埔光烈村、东园村伏击国民党中央军517团一个营,毙伤敌军20多人,乘胜第二次占领达埔。达埔是永春重镇,也是红二支队在安南永德地区攻取的最大城镇。古人讲:“会道者,一线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钧铁棒打苍蝇”,强调的就是这个“求是”的道理。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心,是党永远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改善农民生活”……翻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字里行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苏区精神的核心在于贯彻执政为民的政治宗旨。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工农民主政权, 苏维埃政府代表了工农劳苦大众的利益, 践行勤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中共安溪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在安南永德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 切实解决劳动力短缺、生产生活物资匮乏问题,苏区干部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实现农民“土地还家”的愿望。1934年1月,根据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简称省苏)的指示,在安溪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在中心区的院宅林、佛仔格、贞洋、芸美和南安的山后等19个乡村进行土改分田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实施。此前,蔡协民根据其在井冈山、江西苏区、闽西苏区多次参加土地革命的经验,结合安南永德苏区的实际,撰写了《怎样分田地》小册子,指导安南永德苏区人民开展分田分地斗争。土改分田的做法沿用闽西苏区的经验,以村为单位,成立土改分田委员会,按照远近好坏搭配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以人口平均分配,苏维埃政府以户为单位颁发《土地清册》。土地分田第一次实现苏区农民“土地还家”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安溪中心县委号召苏区广大青年参加游击队,使第二支队得到迅速的发展壮大。1933年5月1日,在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成立周年纪念大会上,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简称红二支队),辖3个支队,1个列宁队,最多的时候,红二支队人数达到500多人

二是反对宗教迷信的群众运动实践。由于安南永德苏区地处山区经济文化落后群众中的宗教迷信思想较为严重。因此,安南永德苏区成立后便广泛开展了反对宗教迷信的群众性运动革除了旧的封建习俗极大改变了安南永德苏区群众思想文化落后的局面。

三是开展妇女解放运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也有明确规定凡在十五岁以上,不分男女性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权”,在政治上保障妇女参加政权管理的权利。土地革命中不分男女平均分配土地,同时倡导“男女同样工作同等工资”,苏区妇女与男子“同工同酬”,在经济基础上保障了男女平等。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成立妇女机构保障妇女的权利,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如开办平民学校、专门的女子学校或女子夜校等鼓励妇女学习文字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使妇女从封建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四是改革婚姻制度。安溪中心县委和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积极提倡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曾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消灭封建包办婚姻制度,掀起一个群众性的贯彻新婚姻的宣传运动。比如1933年11月,中共永春特区委和红二支队就曾在永春县达埔镇新溪村湖坵郑氏祖厝召开婚姻审判大会,大会临时组成“人民法庭”,审理一起婚姻纠纷案,批准女青年陈镜解除原与黄家的童养媳婚约,与自由恋爱的郑拔当日结婚。审判大会轰动一时,不仅改变新溪以往用700多元买个老婆的包办买卖婚姻制度,而且对当时安南永德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现实启示

安安南永德苏区虽然带有浓厚的游击根据地的性质,各项建设不慎健全,苏维埃政权常在敌人“清剿”中受破坏当年党的思想建设探索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作用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所系安溪中心县委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引下,依靠正确理论制定并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实现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结合,从根本上统一安南永德军民思想凝聚军民力量,创造新的斗争形式,如改分田为分米谷,改抗租为减租减息,从而确保党对广大苏区的领导。安南永德苏区建设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只要坚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和制度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铸牢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设首要任务。理论强党,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牢固树立全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高度信仰,对党的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安南永德苏区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力量相当强大受到敌人不间断的进攻,斗争非常激烈与残酷,但最终历尽挫折而胜利,饱经苦难而辉煌。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第三,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价值取向。“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战争当年,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坚守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不当“官”和“老爷”,同苏区人民一苦、一块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土地革命篇章。当前少数干部对群众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成为精致利己的“官老爷”,将“鱼水”关系变成“官民”关系,与群众拉开了距离,影响了党群血肉联系。围绕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年轻干部,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常怀亲民之心,多行为民之举,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所想,作为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基本依据,让党心民心同频共振,在为民服务中践悟初心。

第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鲜明特色和实践路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泉属地区,黑暗沉沉,长夜难明。苏维埃政府是新生事物,且处在白区的重重包围之中,不斗争就不可能生存,斗争精神贯彻始终。党领导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和红二支队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深深扎根于泉州大地,坚持了五年之久的武装斗争,是泉州创建人民政权的一次有益尝试和伟大实践。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因此,突出强调斗争精神,唤起一股在困难面前遇强更强、愈挫愈勇的精气神,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显著的实践意义。

第五,永葆艰苦奋斗精神是政治本色和成功基石党领导安南永德苏维埃政权及其主要武装红二支队,长期战斗在泉州偏僻的农村山区,从创建之起就面临着物质生活的极端困难和残酷的环境。1933年5月1日,红二支队支队长陈凤伍在总结支队一年来游击战争的讲话中提到:“废历元旦,照例是应该杀鸡杀鸭,大吃痛快,然而我们的同志,肚子饿了,无钱吃饭,满身疥疮,无钱买药!”但前赴后继的先辈们为了革命事业而艰苦奋斗、勇于吃苦,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当今,我们虽然早已没有了“无钱吃饭,无钱买药”的严峻生活境况,但依然面临诸多重大困难、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考验。当下,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佛系”心态,缺少艰苦奋斗精神,遇到困难着“闪”“躺平”,这给党的事业敲响了警钟。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