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交汇之际,晋江市委党史方志室、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三创书院和图书馆、晋江“老金井时光驿站”等单位共同举办“阅读,遇见美好”之“一院一品”书香巡礼红色收藏主题展,创新互动形式,以40余件珍贵红色收藏品、百余册史志书籍,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一、创新载体:“沉浸式+互动式”学习,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1.“套圈赢经典”激荡智慧火花
活动现场,关注“晋江史志”微信公众号即可领取套圈,挑战赢取《风雨番仔楼》《激流飞浪——百年党史晋江纪事》等经典红色书籍。学前专业的李同学成功套中《激流飞浪——百年党史晋江纪事》后感慨:“套圈不仅是游戏,更为她开启了解中共晋江地方组织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带领广大晋江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书籍之窗。
2.“转盘答党史”厚植家国情怀
答题转盘聚焦红色文化知识命题,参与者答对3题即可获赠红色书籍。现场特设“党史知识加油站”,即时解析错题,实现以题促学、以学促行。“当学生在套圈时了解地方史志,在答题时挖掘家乡红色故事,教育的种子已然生根发芽。”泉职大三创书院党支部书记李海洋说。
二、文物解码:触摸历史的温度
展厅内,40余件红色收藏品与青春目光交汇,书写着一部立体的红色史诗:
1.董云阁烈士家书原件首展:为信仰献祭青春
董云阁同志生于菲律宾华侨家庭,少年归国投身革命洪流,17岁入党后化名辗转闽南,以厦门大学学子身份为盾,燃起星火燎原之势。他历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闽南特委副书记等职,与陶铸并肩重建漳州党团、组建工农武装,于危难中擎起福建革命旗帜。1932年,年仅24岁的董云阁在厦门英勇就义。展厅中泛黄的侨批,无声诉说着烈士牺牲后亲人的焦灼寻觅——“遍寻鹭岛无踪迹,忠魂已化赤旗扬”,字字锥心,映照出一位华侨子弟为信仰献祭青春的壮烈史诗。
2.抗美援越战场照片:云端上的生死对决
1967年4月24日,中国高炮部队在越南克夫上空击落美F-4“鬼怪”战机,照片记录了这一震撼瞬间:硝烟弥漫的阵地上,战士们高举被俘飞行员头盔欢呼。晋江籍战士林国华时任炮手,他回忆:“敌机俯冲时,炮管已烫得握不住,但没人后退半步!”此战后,部队熔炼战机残骸制成纪念品,残片上的弹孔至今清晰可辨。林国华说:“这不仅是战利品,更是告诉后人——霸权,打不垮中国人的脊梁!”
从烈士家书到军功章,每件红色收藏品都是历史的回忆录,承载着信仰的温度与血性的光芒。它们无声诉说着:革命不仅是枪林弹雨的壮烈,更是普通人在危难中的坚守与抉择。正如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校外导师谢清源先生所言:“收藏革命文物,是为了让后人触摸到真实的历史心跳。”
本次活动是晋江“党史党建研究实践基地”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成立后,创新融合“地方党史资源+高校思政教育+全民阅读推广”三维一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从“单向灌输”向“双向奔赴”转变的有力举措,红色文物的温度、经典著作的深度与青春热血的力度,共同谱写着属于当代青年的“觉醒年代”续章,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