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
2024-12-2716:43:10来源:

世界遗产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明古迹和自然景观,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三大类。世界遗产的认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组织,由各缔约国政府申请,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经过严格考核和审批程序后,方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泉州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宋元时期,古泉州“刺桐城”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商贸往来,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至今仍保存着数量众多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史迹。

1999年,市委、市政府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官员英格·哈特到泉州考察。哈特在考察后认为,泉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很有特色,与海上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应把各个文化遗迹串起来,编成一个故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根据哈特的建议,市委、市政府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决定以“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为主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6月,市委、市政府成立申报领导小组,形成初步申报方案,向省政府提出申请。11月21日,省长习近平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进行研究,同意泉州的申报方案,同意以省政府名义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列入预备清单,同意成立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领导小组。从此,泉州开启了长达20年艰辛曲折的申遗之路。

2002年初,泉州的申遗方案见诸报端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由于当时广州、宁波也在开展海丝申遗,“东端”“起点”“始发港”等在国内争议很大。在综合众多学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决定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为主题继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通过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指导、举办高规格学术研讨活动、打造海丝文化国际交流平台、制订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规划等措施,积极推进申遗工作。2006年,国家文物局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泉州与宁波共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成员。

2012年,国家文物局再次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此时,参与海丝申遗项目的城市已达9个。在省委、省政府和文化部等部门的支持下,市委、市政府加快了申遗的步伐。一是按照文化部的要求,积极推动联合申遗。2014年11月,与广州、福州等9座城市共同签署《联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泉州共识》;2016年4月,泉州被国家文物局明确为海丝申遗牵头城市。二是积极宣传推介海丝文化,2014年9月,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唯一代表城市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2014年和2016年两次举办国际海丝研讨会;2015年11月,文化部与省政府联合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三是加强海丝申遗点的保护管理,着手制定了《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成为泉州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和全国第一部海丝文化遗产保护法规。

从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起,“海丝”申遗一直都是按照联合申遗来筹备的。但2017年1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时,最终只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这标志着泉州海丝申遗正式迈出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一大步。但遗憾的是,2018年6月29日召开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对我国申报的“古泉州(刺桐)史迹”项目作出了“发还待议”的决定,要求我国补充有关信息后再重新提交申请并接受审议。

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市委、市政府组织专家,重新梳理申报点组合逻辑,完善申遗项目故事体系,提出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作为申报主题,并在原有16个遗产点的基础上增加6个遗产点,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福建博物院的支援下开展考古挖掘。经过两年多努力,完成了所有遗产点的文物考古、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按时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补报文本递交世界遗产中心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2021年7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经审议通过,“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项、福建第5项世界遗产。会议决议认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14世纪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之际,泉州申遗成功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为世界遗产大家庭增添了一颗展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海洋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的璀璨明珠,而且将进一步提升福建和泉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推进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建设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增添新的动力。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