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016年,随着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省委的实施意见相应出台,并召开座谈会进行部署。9月,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深化人才强市战略,建立更加灵活务实的高端创新人才、产业技能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千方百计把创新第一要素、第一资源引进来”“打造一支‘搬不走’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有关精神,2017年2月17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人才“港湾计划”的若干意见》,针对原有人才政策的分散化、碎片化情况,对政策进行系统归类提升,从创新人才管理体制以及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机制6个方面,凝练推出27条含金量足、指向鲜明的人才新政,构建以集聚实体产业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制度体系。泉州市人才“港湾计划”由此正式启动,向全球各类人才抛出富有泉州诚意的“橄榄枝”。
在实施人才“港湾计划”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把人才工作市场化作为主攻方向,颁布《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和认定办法,将原来沿用的人才“评审制”改为“确认制”,按5个层次分类认定高层次人才。启动人才市场化评价试点,向用人主体放权,首批确定了19个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单位。出台《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使用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总数控制、人编捆绑、人走编收”的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制度。在全省率先开展人才职称直聘,允许人才突破既有的条件、程序和职数限制,直接申报确认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到相应岗位。捆绑引才引智,实行“人才+团队+项目”的精准引才模式,建立“引项目+引人才”“引技术+引人才”联动机制,设立5个国内人才工作站、8个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引入社会化服务,出台《关于印发泉州市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纵深推进人才“港湾计划”过程中,泉州市深入开展人才总量倍增、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深化泉台人才交流合作等专项行动,初步打响“港湾计划”引才IP,积蓄人才发展势能。
2018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总量超过20万,其中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291名,比增41.43%;新增省级以上台湾人才36名,比增138.46%。新增5家院士工作站、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区建成投用,南京大学泉州环保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智能制造学院意向落地。企业自主评价人才向其他规上企业、中小高新企业以及国企、科技、医疗卫生等领域延伸。修订《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单列外籍人才、港澳台人才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县域特色产业人才认定条款,在南安、石狮探索高层次人才积分制管理。到2019年,全市认定的市级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1万名,达11086名,比增超2倍;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B、C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以及省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315人,人才引领发展的“头雁”效应日益凸显。同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人才工作职责写入28个涉才部门“三定”规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2020年,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全市人才增势稳中向好,新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474人,比增39.8%(其中省级以上人才591名,比增51.5%),吸引国内外高水平高校毕业生2081名,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地区生产总值顺利跻身万亿元量级。编制《泉州市人才发展指南·产业篇(2021—2025年)》,及时把“6351”(即六大主导产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现代服务业以及建筑产业)产业体系紧缺急需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条款,坚持招商引资、招研引智捆绑,初步形成产才闭环、相互适配。
2021年是实施人才“港湾计划”的收获之年。全市高层次人才数量4年翻了三番,累计引进聚集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121名,入选省级人才计划1417名(含工科类青年人才支持对象700名),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1.8万多名,引进市高层次人才团队50个,人才评价、人才平台、人才服务、“人才之家”建设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8项改革举措(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创新人才职称直聘、推行企业自主评价人才、组建人才创新共享联盟、支持培养技能大师和名师、提高人才医疗保健待遇、推动两岸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合作)列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省级推广清单。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做法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
2022年,市委、市政府紧扣省委提出的“打造人才荟萃的东南高地”要求,树牢“人才首位”理念,深耕人才“港湾计划”,优化升级“1+3+N”政策体系(“1”即《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3”即《泉州市建设“五个一百”先进制造业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施方案》《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团队评审及政策支持规定》《关于开展“涌泉”行动集聚各类人才在泉创业就业的若干措施》,“N”即相关涉才专项子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其中,重磅推出“涌泉”行动20条,把引才目标拓展到高校毕业生、技师队伍以及其他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市、县两级财政拿出5亿元“盘子”的惠才新政,首批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13家、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20家、公益性创业学院18家,征集优质就业岗位与实习见习岗位3.1万个、免费创业工位3000个,储备62家酒店、人才公寓为人才来泉求职提供最长7天的短期免费住宿、最长1年的见习免费住宿以及租房优惠,组建2亿元规模的科创天使投资基金、推出授信5亿元额度的“涌泉贷”大学生创业无抵押担保贷款,并举办专场新闻发布会,扩大政策知晓率和影响力。
近悦远来聚英才,才如泉涌促发展。实施人才“港湾计划”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持续把“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作为人才工作导向,全力激活“产业、平台与人才”“政府、市场与人才”“产业、城市与人才”的三重关系,最大限度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筑就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的梦想港湾、事业港湾和生活港湾。泉州市人才发展指数从2016年全省考评第6名,到2018—2021年连续4年在福建省设区市中位列第一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