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泉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城市
2024-12-2716:27:42来源:

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工信部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研究课题,组织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参与课题研究,提出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实现中国2025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目标。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是制造业大市,产业门类多,规模总量大,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且2013年11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中国工程院经过对全国各地调研比较,将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全国首个地方试点,并组织院士、专家帮助编制《泉州制造2025》。

2014年3月31日,中国工程院《泉州制造2025》编制工作讨论会在泉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三次带领院士、专家团队到泉州考察指导,到泉州市九大产业集群、十多家典型企业开展调研,召开二十多场专题调研座谈会和研讨会。为做好编制工作,市委书记黄少萍、市长郑新聪等市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和部署,参加多场调研和研讨活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六易其稿,终于完成《泉州制造2025》(送审稿)的编制工作。

2015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泉州,要求泉州传统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从技术创新、数控设备应用入手加快突破,努力走在“中国制造2025”全国最前面。一个月后,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泉州也随即发布实施《泉州制造2025》,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2016年2月,工信部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创建工作,计划通过3~5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建成一批新型制造业强市和强区,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加快全国制造业整体素质的提升。由于有良好的基础和前期准备工作,同年12月,工信部就批复泉州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批文中,工信部原则同意《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要求优化泉州市“一湾两翼一带”的制造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发展,将泉州打造为全国协同创新的标杆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智能制造的先行区、特色发展的引领区,探索中国先进制造的泉州新模式,并为《中国制造2025》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试点内容包括实施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工信部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下,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泉州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将优先在泉州布局。福建省经信委也将加强指导和协调,统筹省内相关政策资源支持泉州。根据实施方案,泉州将在三年里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品牌之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之城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典范,走在“中国制造2025”的全国前列。

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对于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探索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制造强市,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