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2024-12-2716:24:05来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由此提出。

“一带一路”建设构想提出后,市委、市政府敏锐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机遇,认为泉州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应该发挥优势,主动融入,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率先提出建设“海丝”先行区的战略目标,并积极向上申报。

2014年1月,为加强对“海丝”先行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黄少萍任组长、市长郑新聪任第一副组长,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发改委。2月,起草了《福建省泉州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于4月上报省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总体方案明确以“文化引领、经贸合作、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通”——政策沟通、道(航)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为目标,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构建对接“海丝”、展望世界的现代开放型经济体系,将泉州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福建省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同时确定泉州为重点布局的15个沿海城市港口之一。同期,中央同意泉州纳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11月17日,经省政府授权,省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简称《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要求泉州发挥海外华侨华人、民营经济和伊斯兰文化积淀等优势,在推动华侨华人参与核心区建设、民营企业“走出去”、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国际交流、国际金融合作创新、制造业绿色转型等方面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全面提升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水平。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建设方案》,市委、市政府于2015年12月22日召开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抓紧编制相关规划和行动方案。2016年1月后,《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及配套文件先后发布。《发展规划》提出将从建设“海丝”重要基点和开放门户,“海丝”国际文化名城,“海丝”华侨特区,创建泉台共促“海丝”合作示范区,建设民营经济开放发展创新区,打造世界级海洋产业基地,推进“海丝”沿线全方位交流与合作等7个方面推进先行先试。《行动方案》则提出要实施泉州港口复兴、双向投资贸易、阿拉伯新走廊拓展等十大行动计划,突出抓好38个示范项目。

此后,市委、市政府根据《发展规划》,按照先行区先行先试的要求,项目化推进十大行动计划,通过推进与“海丝”沿线地区经贸往来,推动民企走出去,加快国际产能合作步伐,打造“海陆”互联互通新通道,深化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拓展“海陆”丝绸之路友好城市和城市联盟等措施,致力打造“海丝”重要门户城市。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泉州与“海丝”沿线地区的经贸、文化、旅游交流不断深化,“海陆”互联互通通道不断夯实,“海陆”丝绸之路友好城市不断拓展。2016年以来,泉州与“海丝”沿线地区的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2019年达到962.24亿元;先后承办第三、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有效促进了与“海丝”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晋江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年年增长,2019年突破800万人次;泉州先后与俄罗斯迈科普市、菲律宾怡朗市等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和福建省的核心区建设作出了贡献,也极大地促进了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申遗工作。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