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自唐代景云二年(711)建制以来,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泉州在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南北朝时期,泉州港(古称刺桐港)已是我国对外交通的港口。唐代中期,泉州成为全国四大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进入鼎盛时期,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密切通商、相互往来,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保存的大量宋元时期海外交通史文物及外来宗教石刻,印证了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历史地位。此外,历史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游客、传教士把他们各自的宗教文化带到泉州,使泉州成为罕见的世界多种宗教并存、多元文化共荣的城市,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泉州还是著名的侨乡,老城区至今还留存大量东南亚风格的建筑物。泉州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说。
改革开放初期,为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决定选择一些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作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加强管理和保护。经征求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文物局、文化局、城建局的意见并作实地考察后,最终选择了24个城市。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学者来泉州考察时,在走访了开元寺、清源山、洛阳桥等地后,考察团所有成员一致同意泉州入选,并用“出类拔萃,当之无愧”8个字来点评。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同意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同时公布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泉州列第9位。名单中这样介绍泉州: 位于福建省晋江下游北岸。唐时设州。南宋和元朝曾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为著名的侨乡。现存名胜古迹很多,著名的有清净寺、开元寺、洛阳桥、九日山摩崖石刻、清源山等。
入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改革开放以来泉州获得的殊荣之一,成为泉州闪耀的城市名片,提升了泉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唤起了海内外泉州人对家乡的自豪感,汇聚了守护古城的强大凝聚力,促进了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