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泉州劫狱
2024-12-2617:04:55来源:

1948年,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策划并成功实施了一次劫狱斗争,史称“泉州劫狱”,在全省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此之前的革命斗争中,有一大批党的干部和武装人员先后被捕。国民党政府将一些重要人员集中关押在泉州监狱里。泉州监狱位于泉州城区,东接国民党晋江县政府,西邻民房,南面是东街,北面是县后街。泉州中心县委决定寻找时机劫狱,营救被捕同志。

早在1947年冬,泉州中心县委就派同志佯装探监,摸清了监狱的地形、通道号房分布以及敌人的武器装备和看守情况,并争取到看守员王福胜做内应。1948年3月下旬,泉州中心县委准备进行劫狱,但因行动出意外,劫狱行动被迫推迟。5月上旬,泉州中心县委又部署了第二次劫狱方案,又因内应王福胜受禁闭处分而未能实施。

6月下旬,泉州中心县委派许东汉再去探狱,进一步摸清监狱的地形和监守情况,决定采用里应外合、武装劫狱的方案。6月27日黄昏,泉州中心县委派出张尚楚、颜嘉祥、吕清河、许昔丛4名队员从内坑出发,当晚住在泉州城北地下党员史其敏家中。6月28日上午,4名队员分头勘察地形和熟悉路线。傍晚6点40分,劫狱行动开始。4名游击队员把事先藏好的竹梯抬出来,往监狱后墙一靠,许昔丛第一个爬梯而上,跃到墙头负责三面警戒。紧接着,张尚楚和吕清河也登上墙头,并抽起竹梯搭到牢房屋顶,架成“天桥”。随后,张尚楚、吕清河如闪电般跨过“天桥”,猫着腰爬到屋脊。见狱内毫无异常,张尚楚即按照预定的信号向放风的院子里投下第一块小石子──队伍已到屋顶,第二块小石子──准备行动,第三块小石子──立即行动。

第三块小石子一脱手,张尚楚、吕清河的身影立即挺立在屋面上,吕清河监视狱内敌情,张尚楚翻过屋脊站在屋榜上接应,狱内正在放风的同志迅速顺着铁栅栏爬到横档上。很快,施能鹤、傅维葵、林泗泰、霍劲波、王新整等人纷纷被拉上屋顶。他们跨过屋顶,再过“天桥”,顺着外墙往下跳。在墙角监视动静的颜嘉祥立即上前接应。他看了一下手表,从开始上墙算起到第一个跳下来,仅用时4分钟。

劫狱行动很快被看守所主任发现,他边跑边喊:“犯人跑了,快追呀!”张尚楚、许昔丛朝他打了两枪,吓得他赶紧转身躲起来。两人飞身从围墙上跳下来,按原定路线迅速撤退。经过一夜奔走,一行人第二天早晨到达泉州中心县委机关驻地晋江内坑前山村。在撤退过程中,霍劲波和王新整与队伍走散,所幸他们绕道南安再经安溪,最后安全撤退到厦门。

泉州劫狱,是继20世纪30年代厦门破狱之后,福建省内又一次成功的劫狱斗争。这次劫狱斗争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泉州人民的革命斗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