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以来,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长设于闽北的中共福建省委斗争环境持续恶化。因此,省委决定将机关迁移至闽中,减轻闽北基本地区的军事压力,加强闽中抗日和自卫反顽斗争的领导。1943年12月,省委机关从闽北转移到闽中的永泰县青溪村。1944年3月,省委机关及部分游击武装从青溪开始迁入德化县水口乡石牛山一带的坂里。
在此之前,德化党组织已经在革命活动中建立了秘密交通联络站。1941年7月,中共闽南特委派泉州中心县委委员林士带以德化、永春党的特派员身份,带领林金榜等人进入德永边界一带活动。1943年春,林士带被捕后遭杀害,永德大区党的特派员吴天亮入德化继续开展工作,建立了毛厝、南山、坂里等地秘密交通联络站。
坂里地处永泰、仙游、德化三县交界的石牛山一带,山高林密,地形险要,全村仅22户90多人,是开展隐蔽斗争的好地方。1944年3月,省委机关迁入德化坂里之后,在坂里牛寮沟盖起10多座竹棚,开设练兵场,架设无线电通信,在领导全省抗日反顽斗争的同时,继续开展整风学习。
1944年4月底,省委主力部队“顽强支队”30多人,在左丰美、叶良运的率领下,突破敌人重重包围,从闽北南下闽中到达坂里,与先期到达的省委机关特务队和闽中、闽南自卫武装会师。坂里一跃成为省委领导抗日反顽斗争的指挥中心。
在坂里期间,省委指派李铁、刘祖丕、吴天亮等在机关所在地周围宣传发动群众,做好安全保卫和购买物资等工作。坂里、南山等地群众主动与游击队订立盟约,保守党的秘密,保护省委机关的安全。国民党曾两次派军队对这一带进行“搜剿”,都没有发现任何痕迹。
由于德化坂里及其附近村落经济基础差,队伍给养困难,交通不便,加上国民党军队已在各地加紧侦查,省委机关于6月23日从坂里转移到永泰东湖(今属仙游)。6月25日,省委机关遭敌人突然袭击后,转移到永泰官烈兔耳山。
省委机关南迁德化坂里,虽然驻扎的时间不长,但对泉州党组织采取武装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的方针,打通交通线、建立据点、开辟新区、宣传群众,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坚持抗日反顽斗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