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李昭秀:投身革命舍小家 百折不挠成大义
2024-10-1215:03:32来源:

       李昭秀(1913—1944),晋江池店人。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8月,任共青团惠安县委书记。1935年,离开惠安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不久辗转到新加坡,积极参加当地的抗日活动,其间发起成立新加坡华侨各界救国联合总会,并任党组成员兼秘书长。1937年,他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中负责日常事务。1940年,回国继续参加革命。1944年9月被捕,壮烈牺牲,时年31岁。

       出生于1913年的李昭秀,在10岁那年开始就读于南熏小学。1928年,该小学先后来了王时光(王德彰)、陈鹏(唐言福)两位老师,皆为共产党员。李昭秀在与他们交往和接触中,深受革命熏陶,逐渐懂得许多革命道理。小学毕业后,李昭秀留在母校担任炊事员。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在陈鹏老师的指导下,秘密组织学生写标语、贴传单,向学生们宣传简单易懂的革命道理,从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1929年秋,李昭秀由陈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初,李昭秀跟随陈鹏到惠安。从此,他在中共惠安县委的领导下,开始在惠安城关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同年夏,李昭秀奉命前往惠北(今泉港区)活动,与惠安县委书记苏白厘(李文端)等人一起,以普安村詹双喜的打银店为交通站,在惠北一带恢复和发展党团支部、儿童团、妇女会等组织,由此建立革命据点。

       当时,国民党军阀陈国辉统治惠安,强征各种苛捐杂税。1932年8月,担任共青团惠安县委书记一职的李昭秀,按照惠安县委部署,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抗捐斗争。这场斗争,坚持了3个月。李昭秀身穿土织粗布衣,脚穿草鞋,忍饥挨饿,四处奔波活动,经常夜宿在山上的石坪下,下雨天则睡在草堆或牛棚里。长期的艰苦生活,使他患上胃病,经常发作,甚至出血,但李昭秀仍然坚持工作,深入群众,深得惠安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群众都亲切地叫他“阿秀”。

       1935年冬,中共惠安特支遭受敌人的严重破坏,李昭秀不得不离开他战斗4年整的惠安,返回到晋江池店村。虽然当时到处一片白色恐怖,李昭秀仍然坚持斗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后来迫于国内形势,他南渡新加坡,在新加坡与革命者粘文华取得关系,积极参加当地的抗日活动。李昭秀与粘文华等人在旅居新加坡的华侨中,广泛介绍祖国的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发起成立新加坡华侨各界救国联合总会(简称救国会,后改名新加坡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1937年春节,随着救国会正式成立,李昭秀被选为该会秘书长。救国会成立后,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印发传单,并定期出版《文化丛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李昭秀不仅经常撰写文章,也参加到印刷工作之中。

       当时,为了加强对救国会的领导,救国会内成立了党组织,李昭秀当选为成员之一。接着,李昭秀又任新加坡华侨益友俱乐部副司理。任职期间,他积极组织华侨唱抗日歌曲、演剧,发行进步图书,利用晚上时间举行座谈会,宣传抗日救国,通过这个公开合法的组织,培养了抗日救国活动的骨干分子。1937年,新加坡华侨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李昭秀应邀参加处理筹赈会的日常事务。

       1939年,李昭秀参与领导新加坡人力车、电力车工人大罢工。在罢工中,他不顾个人安危,一直站在罢工队伍的最前列,曾经在一日之间被捕两次,但他仍然坚持斗争。同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他再次被捕入狱。在被监禁的6个月里,他多次拒绝英殖民当局的金钱诱惑,参与发动狱友们进行绝食斗争,抗议英殖民当局的无理关押,有时还举行纪念日活动,激励狱友们的斗志。

       1940年初,李昭秀被英殖民当局驱逐出境,他带着妻女回到家乡池店村。途中,小女儿不幸夭亡。这些挫折并没有使李昭秀意志消沉,回到家的第3天,李昭秀就开始到处寻找党组织。1941年,他终于和中共泉州党组织接上关系,回到了党的怀抱。

       此后,李昭秀曾到晋江磁灶前尾小学任教,并在内坑割州(今葛洲村)、潭头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后奉命回池店村发展革命力量,很快就培养了一批骨干。

       1944年9月20日,因叛徒出卖,李昭秀不幸被捕,关押在晋江县政府的监狱里,后来又被押解到永安的福建省保安处。无论是在晋江还是在永安,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都不能让这个坚强的共产党员屈服。1944年冬,敌人将李昭秀秘密押解到大田和永安交界处的十八格并惨遭活埋,李昭秀壮烈牺牲,年仅31岁。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