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陈振东:“我为筑堤而来,今为筑堤而死”
2024-07-2615:55:50来源:

陈振东(1917-1941),原名陈镇东,南安金淘人。出生于华侨家庭,少年时跟随父兄侨居菲律宾。20世纪30年代中期回国到上海求学,1937年,转入广西南宁高中读书,其间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参加广西学生军。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先后任全椒县民政科长、皖东动委会视察、古河镇政工队长、古河镇区长等职。1940年春,奉命撤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并加入新四军,随后任六合县民政科长。1941年1月,调任苏皖边区阜宁县三区任区长。7月28日,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后被残酷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陈振东出生于南安市金淘镇中心村一个华侨世家,家庭较富裕。少年时,陈振东跟随父兄侨居菲律宾马尼拉市。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了追求真理,他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回到上海求学。七七事变后,上海爆发“八一三”事件,陈振东被疏散到广西南宁高中就读,其间,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南宁高中地下党支部负责人郑少东(郑忠)、易凤英等人的影响、引导下,陈振东思想日趋进步,于1937年10月底参加了广西学生军。

1938年8月,陈振东在大别山北麓霍邱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中共鄂豫皖区党委派他到皖东贵系李本一专属所驻地工作,他先后任全椒县民政科长、皖东动委会视察、古河镇政工队长、古河镇区长等职,秘密为党做了很多工作。在担任古河镇区长期间,为解决地下党经费问题,陈振东节衣缩食,限定自己每月只花十二元钱,而将四十元月薪的其余部分,悉数奉献给党组织。因他的倡导和影响,周围同志纷纷仿效。陈振东总是粗菜淡饭、旧衣展,盛夏连一顶三四元钱的蚊帐也舍不得买,硬着头皮忍受蚊叮虫咬,省下钱来接济同志、资助党组织。

1939年12月,国民党顽固派强迫学生军加入国民党“三青团”。根据鄂豫皖党委指示,1940年3月10日后,部分广西学生军撤到新四军根据地,陈振东被编入淮南新四军第五支队,从此,陈振东加入新四军。当年5月,他被江苏省委分配到华中抗日根据地六合县任民政科长,他积极配合中共六合县委,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40年11月,江苏省委派陈振东任阜宁县十一区区长。到任后,他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十一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得到巩固。12月,阜宁县三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受到匪徒严重破坏。翌年1月,陈振东临危受命,调任三区区长,他迅速做好宣传统战工作,恢复民主政权,整编武装队伍,建立群众团体,三区革命形势很快好转。

阜宁县三区地处海边低洼地带,海潮经常倒灌,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根治这一海潮灾害,1941年春,八路军、新四军发动民众兴建水堤。年仅24岁的陈振东,担任这一工程的现场总指挥。他夜以继日地布置工作任务、组织粮草运输、调拨施工物资、检查施工质量,并时常同民工一起挖土推车,同区队战士一起站岗放哨,和民工一样吃盐蒿子、吞玉米面、嚼发了霉的山芋干,跟民工一起挤在矮小潮湿的草棚里休息。他带领近万名群众克服梅雨季节海潮较大、给养不足、疾疫严重、顽匪破坏等困难,仅用32天便修成了海堤的主要部分,让沿海民众免受大潮灾害。

1941年7月28日晚,因叛徒内外勾结,陈振东不幸被捕。陈振东被连夜押至敌据点,敌人对他威逼利诱、用尽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后被残忍杀害。临刑时,陈振东义正严词:“我为筑堤而来,今为筑堤而死,正是死得其所,没有什么遗憾!我永远同人民的海堤做伴!”

陈振东牺牲后,当地百姓一直念念不忘这位“大海的儿子”,至今当地仍流传着他领导军民修筑海堤造福人民的历史传奇故事。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