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芳(1910—1942),晋江永宁(今属石狮市)人。年少时,赴菲律宾谋生。1927年,毅然回国投奔革命。1932年5月,在漳州石码参加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军和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科长、 副部长、部长等职,参加过中央苏区的第四次、第五次反“ 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皖南事变突围时,不幸被俘。1942年4月,被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
在石狮市永宁镇子英村附近,有一尊备受当地人敬仰的红军塑像,他目光如炬,自信从容地瞭望着远方, 仿佛在诉说当年壮烈的抗战故事,这座青石塑像的后面就是李子芳纪念馆;在石狮市区,也有一条繁华的主干道,被命名为“ 子芳路”;甚至远在江西的上饶集中营旧址内,石狮市委、市政府也捐建了子芳亭......如今,李子芳精神早已融入石狮这座城市,成了它的一个符号。每年清明节前后,许多人自发前来纪念馆缅怀英雄。
1910年5月,李子芳出生于晋江县永宁镇岑兜村(今石狮市永宁镇子英村)的一个华侨之家。年少时,赴菲律宾谋生。1927年,归国在泉州培元、晋中、黎明高中读书,并参加学生进步活动。尔后,他曾在泉州城郊法江小学任教,并从事地下革命斗争,后来到南京中央大学旁听。不久后,他返回厦门、泉州一带参加互济会和反帝大同盟等活动。1932年4月,红军攻克漳州,李子芳在漳州石码参加红军。凡是认识李子芳的人,无不表示敬佩和赞扬:敬佩他光明磊落的人格和朴实诚恳的品德。时任红一军团青年部长的肖华将军,曾评价李子芳就像是一根旋紧了的发条,有一股永远也不停止的精力。
李子芳勤奋好学,拥有广博的学识和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子芳奉命调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参加新四军军部的组建工作,尤其注意和工农干部搞好团结。他走到哪里都能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从不摆知识分子的架子。“当时他地位相当高了,但是他来时没有警卫员,自己打背包,生活很朴素。” 叶飞上将曾回忆道,“在我的印象里,他特别朴素,特别能吃苦、表现特别突出,以身作则,平易近人,给我印象很深。”
1941年1月初,我军处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李子芳积劳成疾,患上急性阑尾炎住院开刀,当部队向江北转移时他刚出院,军部领导决定他随军先行过江,但他坚持留下来与部队一起行动。皖南事变发生后,军部领导再次要他先撤出,他说:“同志们都在战斗流血,我身为组织部长,应和大家一起战斗,要死大家死在一块!”经过七昼夜的艰苦奋战,仅少数部队突出重围,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李子芳也因体力虚弱,行走不便,不幸落入敌人的魔掌。
“ 铁军战士不弯腰,岂能怕死去求饶。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青山上云霄。铁军战士不发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情在, 三年归报楚王仇”。在上饶集中营里,李子芳仍心系革命,领导狱友坚持斗争,挫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利诱迫降。1942年4月,国民党顽固派向石底监狱伸出了血腥黑手,李子芳为革命英勇牺牲,年仅32岁。
新中国成立后,李子芳的许多战友都著书悼念他,铭记李子芳创立的历史功勋和光辉业绩。战友李兆炳曾回忆道:“ 1945年春,我在延河边见到陈毅元帅,陈毅元帅曾称赞李子芳‘ 在上饶集中营表现很坚强, 还在狱中组织了党支部,领导同志们对顽固派斗争,不愧为一位好共产党员!’”
时至今日,李子芳烈士的革命事迹和英雄气概仍不断激励后人奋进,李子芳纪念馆已成为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19年,李氏后辈李国雄(李子芳的侄儿)为追思缅怀,80多岁的他还独自一人追寻李子芳的足迹,重走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