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记忆
李剑光:有勇有谋震敌胆 军政兼优创苏区
2024-03-0716:15:31来源:

       李剑光(1911—1935),永春达埔人。1930年入党,在开创游击区斗争中,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领导骨干。历任中共安南永特区书记、安溪中心县委书记、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政委。1935年4月,在转战同安途中,不幸被叛徒杀害,年仅24岁。

       他,从小练就一手好枪法,投身革命后,以坚韧的革命意志和胆略身先士卒,在复杂困难的革命形势下多次突出重围。他就是李剑光,安南永德苏区党政军的杰出领导者。

       1911年1月,李剑光出生于永春县达埔镇岩峰村。他的家庭世代贫苦,父亲李世辑到越南谋生后,一家人的生活才有了好转。李剑光原名李德涂,乡亲们都亲切地喊他的乳名“土啊”。在李剑光表叔潘崇岳的口述记录里提到,李剑光年少时好打鸟,经常在家乡一带的山林中打鸟,而且枪法很准。

       好枪法,让他在参与的革命斗争中屡获佳绩。1930年,同乡李南金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剑光很快成为革命骨干,建立了一支30多人的游击队,在安南永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活动。同年冬天,他率游击队成功袭击了国民党驻守安溪东溪的部队,揭开了安南永游击战争的序幕。

       斗争环境艰苦,革命经费筹措困难,他倾其所有支持。祖母担忧他,想断绝接济迫使李剑光放弃。李剑光不得不使出“ 苦肉计”,让同志们押着他回家,声言自己犯了错误,要祖母用钱来“赎身弭祸”。

       1932年4 月初, 安溪、永春游击队在佛仔格整编为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队伍在斗争中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共安溪县委成立,李剑光任书记。同年11月,中共安溪县委升格为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李剑光仍任书记,领导安南永德四县游击战争。

       1933年,第二支队发展到100多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 ( 简称红二支队) , 安南永德地区的工农武装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年8月, 李剑光担任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主席。9月,发生党政军骨干被诱捕杀害的“ 青云楼事件”。事件发生后,他临危受命,代理中心县委书记和二支队政委,采取对策,挫败敌人围攻,扭转了“ 青云楼事件”后的危急局势。

       1934 年,红二支队发展到4个大队500多人,开辟了近7000平方千米的苏区根据地。同年3月,李剑光率领红二支队夜袭永春仙夹夹际的泰和堂。刚交火,泰和堂的守望队就缩进炮楼,他扛来长梯,率先攀登,迅速解决战斗。8月4日,趁国民党守驻达埔镇的一个营奉命去县城的混乱之机,李剑光带领队伍冲锋在前,直逼敌巢,乘胜解放了国民党“ 剿共”的主要据点达埔。

       李剑光不仅英勇善战, 还表现出性情豪迈的一面。有一次,杀土豪潘某,他带队埋伏在路旁等候,得手后又顺利撤退,打得反动派闻风丧胆。他组织游击队袭击民团一个排,胜利归来,从口袋里摸出银圆,那银圆被子弹打凹了。大家为他庆幸,他却一笑而过。

       中央红军长征后,安南永德苏区遭受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1935年3月,李剑光率队在达埔仙洞山与敌激战后,进入安溪转战晋南,计划从同安打通到漳州的交通路线,与红三团取得联系。但由于敌人封锁严密,无法通过,只得回师安南永根据地。4月18日晚,队伍行至同安梧峰龙根山顶,叛徒苏天时假称腹痛,发难不走,拉长了行军距离。李剑光从队伍前头折回,不幸被苏天时开枪击中,倒在血泊中,牺牲时年仅24岁。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