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工作大事记(一)
1981年7月——1991年12月
1981年
7月11日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精神和福建省委指示,中共晋江地委决定成立中共晋江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地委常委、晋江行署副专员朱江水任组长,地委副秘书长黄永源、地委宣传部长兼地委党校副校长马煜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组织部、统战部、民政局、老区办、文化局、档案局等单位的领导。
12月30日 中共晋江地委下发《关于成立中共晋江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的通知》。
1982年
1月 根据地委文件,中共晋江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成立,地点暂设地委党校,地委党校干部陈钟馨任副主任。
2月15日 晋地委文件通知:启用“中共晋江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印章。
3月 黄夏莹任地委党史办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地委副秘书长兼地委办公室主任黄永源兼管党史工作。
4月13日 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组长朱江水主持召开地委常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会议就征集办的人员充实、经费开支、办公地点和龟口等为题进行了讨论落实,同时听取征集办的工作汇报,原则上同意征集办提出的全区1982年党史资料征集工作要点。
4月20日 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召开为期3天的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汇报会,主要目的是为参加中央拟将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做好材料准备工作。参加会议的有地委党史征集办和各县(市)委党史征集办的主任、副主任、工作人员、德化宣传部一人,地区老区办主任、征集小组成员林金榜等。会上,地委办主任兼征集小组副组长黄永源就当前和今后的征集工作作了发言。至会议召开是,全区已有党史专职干部11人,兼职干部4人,聘用工作人员、离退休干部28人。
5月18日 华东七省市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黄永源主任出席会议。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献交周恩来、朱德书赠华侨的两幅墨宝。
6月8日 晋江地委常委会召开会议,黄永源作华东七省市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并提出了传达贯彻的意见,经常委会研究,定于6月22日至25日召开全区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
6月22-25日 全区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为分管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常委及负责人、征集办主任、工作人员、军分区、华侨大学马列室、地区师专、地直机关单位领导、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成员;同时邀请地、县、市部分老同志、泉州市文史工作者到会,共59任。地委常委、副专员、地委征集小组组长朱江水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地委办主任、地委征集小组副组长黄永源同志传达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在南京召开的华东七省会议精神。会议部署了党史工作、落实了党史工作机构、人员、经费等。
12月16-19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南永德根据地党史资料专题座谈会在安溪县召开。晋江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组长、晋江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朱江水主持会议。专题座谈会讨论安(溪)南(安)永(春)德(化)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历史进行探讨、交流党史征集成果。会议对全区党史资料征集和编写工作的全面展开起了推动作用。出席座谈会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安南永德边区革命斗争的老红军,老地下工作者,各县(市)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的负责人,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领导及地直机关部门领导、安溪县委领导等106人。
1983年
1月25-31日 第二次全国党史资料征集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总结1981年8月第一次全国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以来的工作,研究如何开创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新局面,制定1983年至1985年工作计划。
3月28-29日 根据全国和福建省第二次党史征集工作会议精神,中共晋江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在泉州召开抗日战争初期“泉州事件”专题讨论会,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朱义斌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相关的老同志,福建省委党史办、晋江地委党史办、福州市、莆田县、泉州市委党史办、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福清师专等党史工作者共20多人。讨论会着重讨论“泉州事件”发生的背景、国共谈判经过、“泉州事件”始末及经验教训,当事人提供了第一手的党史资料。
5月10-15日 地委党史办副主任陈钟馨和干事吴兴盾前往北京访问叶飞、彭德清、曾志、庄希泉、庄炎林等老同志,在京老领导、老同志提供了重要党史资料,经整理形成访问座谈记录。期间,还到中央组织部查阅李子芳烈士的档案并复印相关资料。
8月8日 晋地委文件确定成立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简称征委会)。主任朱江水;副主任朱义斌、马煜、黄永源;委员张海天、高剑峰、叶启东、许金荣、李插花、庄炳章、吴家团、邹本柏、陈文、张永年、林泉顺、林金榜、郭建、高祖禧、黄夏莹、傅维葵。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随后自行撤销。
9月 为了适应全区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工作的需要,经地委同意,创办《泉州党史通讯》,为不定期的内部刊物,并于9月10日出版第一期。全区各县(市)党史机构也相应创办党史刊物,征集大量的党史资料,并编辑出版。
10月20日 中共晋江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听取地委党史办汇报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情况,研究党史资料专题征集工作意见,落实党史工作机构、人员、经费等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报送地委。
11月1日 中共晋江地委批转《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第一次全委会纪要》。会议纪要强调加强党史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改为征集研究委员会,由县(市)委副书记或常委任党史征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老同志组成。
11月19-20日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主席(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尹林平(尹利东)应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邀请来闽座谈党史,并访问泉州。在泉州期间,尹利东同地委党史办有关人员座谈,回忆他在安南永德以及晋南同边区革命斗争的经历,帮助核定一些重要史实,为日后编写三年游击战争专题党史提供了翔实的史料。
11月30日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胡绳访问泉州,听取地委党史办副主任黄夏莹、泉州市委(现鲤城区)党史办主任林昌如的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工作情况汇报。
12月20日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顾问(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应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邀请,回闽座谈党史。在访问泉州期间,听取晋江地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黄夏莹的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汇报并对征集到的党史资料进行了核实。
1984年
4月 经晋江地区编制委员会审核批准,确定地委党史办编制名额15人,设征集研究和编辑宣传两个科室。原地委办秘书、下放干部洪我荣由南安英都调来党史办任副主任,陈钟馨副主任调回地委党校,随后工作人员陆续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生林国贤、军转干部杨建设分配到党史办工作。
5月20-25日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闽浙赣领导小组、中共晋江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在泉州召开第二次闽中党史资料征集座谈会(第一次在福州)。参加会议有福建省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闽浙赣领导小组成员,原闽中地下党老同志30多人,晋江、福州、莆田、三明四地市及所属县的党史办、福建师大、泉州华侨大学、泉州师专等单位党史工作者,及省、地有关部门领导,共88人。原福建省委委员苏华主持会议。福建党史征委会副主任林志群、中共晋江地委委员、副专员陈荣春、闽浙赣党史征集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村民分别在会上讲话。会议就相关文章进行讨论,达到共识。会议期间,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党史征委会副主任卢叨,中共晋江地委书记张明俊到会看望老同志。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党史征委会闽浙赣领导小组组长左丰美作会议总结。
5月20-25日 晋江地委党史办副主任黄夏莹,泉州市委(现鲤城区)党史办主任林昌如,晋江县委党史办主任陈济川赴广东省访问早年在泉州领导革命斗争的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团福建省委书记王德,以及尹林平(尹利东)、梁灵光等,征集整理了泉州建党、惠安暴动、安南永德和晋南同边区革命斗争、泉州解放初期等重要的党史资料。
10月 党史工作机构逐步完善,党史研究队伍逐步壮大,全区党史专职干部增加到20人。地委党史办统一组织全区党史工作人员到福建省档案馆、图书馆查阅历史档案、报刊,获得许多珍贵的党史资料。经统计,全区党史系统先后派出派出干部1075人次,访问老同志870人次,整理访问记录资料646篇约145万字,查阅抄录历史文献资料1578件,约288万字,征集老同志回忆文章142篇约63万字,征集重要党史资料195件约154万字。
11月29日-12月1日 中共德化县委党史征委会在德化召开戴云山战斗专题座谈会议。晋江地委党史办副主任黄夏莹出席座谈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当年参加战斗的17名老同志和全区党史工作者,共40人。会议着重研究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浙赣省委部署开展爱国游击战争中戴云山战斗的历程,统一认识,核实史料。
12月20-25日 中共永春县委主持召开永春党史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战士37人,晋江地委党史办、妇运史办、军分区党史办,大田、德化、安溪、南安县党史办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共50多人。会议学习党中央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指示,着重对永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大事记、组织沿革、游击武装斗争等史料进行讨论,征集了一批珍贵的党史资料,核实、校正重要史实,达到共识。
12月 中共永春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写的《永春革命史画集》出版。
1985年
3月29日 晋江地委党史征委会,统战部、侨联在泉州宾馆联合召开晋江地区华侨革命史座谈会。会议认为,晋江地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广大华侨、侨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参加民主革命斗争,为中华民族解放献出一片赤子之心。征集研究华侨革命史,对于树立爱国华侨的光辉形象,激发海内外华侨的爱国热情很有意义。会议着重研究《泉州华侨在抗日救国斗争中的贡献》专题资料。
3月 根据1984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中共福建省第三次党史工作会议召开,统一部署编纂地方组织史资料工作。
5月17日 晋江地委书记张明俊主持地委办公会,决定成立中共晋江地委组织史编审组,由组织部、党史办、档案局领导组成,组长郑建树(组织部副部长),副组长黄夏莹(党史办副主任)、高挺鸿(档案局局长)、卓国兴(地委组织部组织科长),具体征集编纂业务由黄夏莹主持。此后因组织部因人事变动,组织史编审组长先后由组织部副部长陈克辉、林荣取担任,地(市)委副书记石兆彬分管领导此项工作。
5月19日 随着机构改革,人事变动,为加强党史工作的领导,中共晋江地委研究决定,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主任:胡美金,副主任:朱义斌、张海天、黄永源(常务)、马煜。委员:雷霆(华侨大学),郑建树(组织部),黄攸植(组织部),郑炳山(统战部),郭建(统战部),林泉顺(军分区),傅维葵(泉州师专),张永年(教育学院),庄炳章(文管会),许高问(工会),李插花(妇联),高挺鸿(档案局),邱清江(民政局),孙易锹(老区办),黄夏莹(党史办)。
6月4-5日 中共晋江地委组织部、党史办、档案局联合召开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会议。出席会议有各县(市)委组织部、党史办、档案局、地直机关有关部门,军分区党史办,厦门同安县党史办领导共37人。会议传达、学习征编组织史资料文件,统一认识,明确分配任务。会议要求搞好协调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地方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
7月 侯小莹由晋江地区侨联调到地委党史办工作。
9月27-28日 中共晋江地委组织史编审组在泉州宾馆召开第二次组织史征编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地直机关各部、委、办、局、军分区党史办,各县(市)委组织部、党史办、档案局的领导及工作人员37人。会议传达福建省组织史征编工作座谈会精神,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检查全区组织征编工作进展情况,交流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计划。会议研究决定把地方组织史资料汇编为三个部分进行征集与编纂。
10月9-10日 中共晋江地委党史办在泉州宾馆召开国立海疆专科学校革命斗争专题座谈会。国立海疆专科学校创立于1944年,并于1946年夏由莆田仙游迁址泉州,成为泉州当时最高学府。该校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泉州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在泉州学生革命运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座谈会弄清了该校党组织建立及重大活动情况,征集了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出席座谈会的有来自上海、广东及本省各地的参加海疆专科学校革命斗争的校友21人。
11月10-21日 在晋江地区各级领导支持配合下,国防科技大学《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电教片摄制组一行8人抵泉州,分别到永春、安溪、南安、德化等县对安南永德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进行外景拍摄,顺利完成任务。这部电教片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等部门指导下摄制完成后,在全国放映。
11月19-20日 中共晋江地委党史办在泉州老干部接待站(现金山老干活动中心)召开中共闽南地委泉州工委革命斗争专题座谈会,研究核实中共闽南地委泉州工委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组织沿革和主要革命斗争情况。出席座谈会有闽南地委泉州工委的庄炳章、何家沛等老同志以及晋江、南安、惠安、同安等县党史办的负责人共30人。
11月28日-12月6日 中共福建省委组织史编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汤弘庆带领工作小组先后到泉州、南安、安溪、德化、永春检查指导组织史征编工作,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工作组认为,晋江地区各县市领导对组织史征编工作十分重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安溪县委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成果较突出。省、地、县三级共同对初稿进行研究、修改,作为全省的示范样本。
12月19-21日 中共晋江地委党史办在泉州宾馆召开全区党史工作会议,出席会议有各县(市)党史办、地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党史工作者24人。会议传达了福建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1985年工作情况,讨论地区党史工作10年规划(草案)和1986年党史工作计划,推荐了省、地党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
12月 军转干部汪冠峰分配到地委党史办工作。
1986年
1月 地该市后,中共晋江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随即更名为中共泉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
1月10日 泉州市委党史办领导黄永源、黄夏莹、洪我荣在泉州华侨大厦访问李松林。李松林很坦率地说:我在泉州工作的时间很短,我看了辜仲钊写的文章,讲的情况是对的,看了陈盛明的文章《记泉州书店》写的都属实,我离开后播下的革命种子,后来成为革命骨干力量。李松林已80高龄,从新加坡回泉州探亲,身体健壮,精神很好,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参加访问座谈还有侯小莹、史其敏、林昌如、林清泉、李玉玲等。
2月 市委党史办、市民政局联合组织编写《泉州英烈》第一辑出版发行。此书收录李子芳、兰飞鹤、陈平山、李南金、李剑光、陈凤伍、傅有智、李刚、沈尔七等20位烈士的事迹。
3月13日 中共泉州市委于发出关于成立中共泉州市委党史编审委员会的通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精神,为适应党史工作任务需要,更好地发挥有关部门和老同志的作用,决定成立中共泉州市委党史编审委员会。主任:范秉炫(市委顾问);副主任:朱义斌(原副专员,已离休)、张海天(原副专员)、黄永源(市委副秘书长);委员:杨德山(原副专员,已离休),石延明(原纪委书记),朱展华(原省文化厅副厅长)、马煜(原地委党校副校长)、郭建(原地委统战部长)、庄炳章(原地区文管会副主任)、叶启东(市政协秘书长,市委统战部长)、许在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庄文华(市委党校副校长)、郑炳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郑建树(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夏莹(市委党史办副主任)、洪我荣(市委党史办副主任)、蔡和平(军分区政治部副科长)、许高问(市总工会主任)、李超英(共青团市委副书记)、朱金英(市妇联主任)、高挺鸿(市档案局局长)。
3月27日 经中共泉州市委研究决定,中共泉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中共泉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任命黄永源为主任,黄夏莹、洪我荣为副主任。这一年,泉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达14人。
4月 林国贤参加市直扶贫工作队到安溪县长坑乡开展扶贫工作,为期一年。
5月 黄丽红调入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工作。
同月,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编辑处与泉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联合编写的《福建党史资料》第四辑出版发行。此书主要收入民主革命时期参加泉州革命斗争的老同志撰写的22篇文章,约20万字。本书出版既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好教材,又为编写地方党史提供重要史实资料。
6月21-25日 第三次闽中党史座谈会在莆田召开。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闽浙赣党史领导组主持,这是继福州、泉州后召开的闽中党史座谈会。出席会议有省人大主任程序、省顾委副主任黄明、闽中党组织的老同志、省委党校、福建师大、福州、泉州、莆田3市16县党史工作者共67人,莆田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着重审议闽中党史等专题材料,对闽中党史若干重大问题进行讨论、核定史实、统一认识、总结经验教训,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效,达到预期目的。
7月8-10日 泉州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市档案局联合在泉州宾馆召开泉州市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会议。出席会议有各县(区)委组织部、党史委、档案局领导及组织编写组人员共61人。泉州市委副书记石兆彬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要求要充分认识编纂《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完成编纂组织史资料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加强编纂组织史资料的领导的必要性。会议围绕学习中央、省、市文件和市委领导讲话精神,经讨论和统一认识,研究确定《中共福建省泉州市组织史资料编写提纲》,明确编写内容和方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叶聪敏到会讲话,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主任黄永源作会议总结。黄夏莹副主任主持会议。
7月 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生黄种生分配到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工作。
9月 军转干部施炳文分配到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工作。
11月4-6日 泉州市委组织史编审组在晋江青阳召开中共泉州市组织史资料(上报本)审稿会。讨论、修改审定中国共产党福建省泉州市组织史资料(上报本)。市委副书记石兆彬,市、县、区组织史编审组成员共51人参加会议。17日,市委组织史编审组再次在泉州召开审稿会,对组织史资料进行再核实。随后,市委副书记石兆彬签发,于11月28日报送省委组织史编写领导小组。
11月8-9日 泉州市中共党史研究会在市委党校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有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理事共42人,会长黄夏莹主持讨论会。
12月 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泉州晚报社联合举办泉州建党60周年征文竞赛活动,定于从1986年12月20日至1987年5月1日止,征集筛选回忆文章、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作品85件,经评审于1987年7月1日颁奖。
1987年
1月14日 经中共泉州市委批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市直机关党委会、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在泉州宾馆礼堂联合举办纪念泉州建党60周年知识竞赛。共有17支代表队、机关干部职工68人参加。市委常委傅圆圆任评审委员会主任。市委办代表队获一等奖、市府办、市委党校、市财委代表队获二等奖、市政协、泉州师专,教育系统代表队获三等奖。
2月21日 中共泉州市委在泉州梨园剧院召开纪念泉州建党60周年报告大会,出席大会有参加泉州革命斗争的老同志、市直机关各部门领导、干部近千人,以及正在泉州参加市党史工作会议的各县(区)党史工作者。市委副书记石兆彬、老同志朱义斌、市总工会主席许高问先后作报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庄晏成主持了大会。报告大会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泉州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革命斗争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业绩为主题,称颂泉州建党60年是战斗的60年,胜利的60年。
4月 黄种生参加市直扶贫工作队到鲤城区罗溪乡开展扶贫工作,为期一年。
8月8日 《中共泉州党史大事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初稿刊出。经过三年来全市党史工作者共同努力,在广泛征集、专题研究、反复考证后成文,报送市委党史编审委员会审定,尔后在《泉州党史通讯》2007年第2期刊登,再次广泛征求意见。参加征编者有黄夏莹、洪我荣、侯小莹、林国贤、黄种生、施培彻、周天助、林柳植、王良周、陈章煜、雷启尚、蔡自立。
12月5日 泉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史工作的通知》。1987年6月22日,根据省委研究意见,省委办公厅发出通知强调指出:一、党史是党的精神财富,征集、研究、编写党史是一项长期任务和基本建设;二、为适应党史工作需要,省委决定将省委党史征集编写委员会改为党史工作委员会,作为省委一个常设工作机构;三、各级党史工作机构既要抓紧党史征集、研究、编写工作,又要抓紧党史的宣传教育工作;四、党史是一门科学,需要一支政治素质和研究、编写水平高的专业队伍;五、党史工作是全党的任务,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和支持。
12月 永春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与永春县民政局编写的《永春英烈》出版。
1988年
4月 《中国共产党福建省泉州市组织史资料》党委系统完成初稿,6月,政权系统完成初稿,全书约42万字。分别报送省委组织史编审领导小组和泉州市委党史编审委员会审定。同时召开各种座谈会25次进行审议、核实。参加审稿座谈会140人次,其中原地委书记3人,副书记8人,专员副专员9人,组织部长10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革命斗争的县委书记以上老干部29人,现任县处级以上干部82人,提出156条修改意见,经修改补充11月送审稿完成。泉州市委副书记石兆彬最后审定签发,1989年10月送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在全省组织史编纂出版名列前茅。随后,各县(市)党史机构参与编写的各县(市)组织史资料也相继出版发行。
5月 晋江县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写的《郑家玄烈士纪念文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9年
4月 根据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央党史征委会、中央档案馆联合通知精神,在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领导支持下,由市委统战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局联合组成《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史资料丛书编委会。顾问:许东汉,主任:郑炳山,副主任:黄夏莹、高挺鸿,委员:薛天赐、许文听、林华仕、施炳文、许锦鹏、吴灿辉、郑国栋、林咸源、邱熙载、苏跃东。主编:郑炳山、副主编:黄夏莹。从1989年4月组织人员开始工作,于1991年10月完成中央、省下达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福建卷泉州部分的党史资料汇编及上报任务。同时在此基础上,着手编辑《历史性的变革》即泉州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资料汇编。全书收入历史资料从1949年8月31日至1956年12月止,选用有关历史文献、大事记等党史资料共37.8万字,1993年3月由厦门鹭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10月 安溪县委党史研究室与安溪县民政局合编的《安溪英烈》由鹭江出版社出版。
1990年
5月29-30日 泉州市纪念李子芳诞辰80周年暨革命历史人物学术研讨会在石狮市召开。出席大会有新四军老战士,泉州地方党组织的老同志,李子芳亲属,学校师生,部队官兵共1000余人,泉州市委常委丘广钟主持大会,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荣春致开幕词。大会高度评价李子芳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号召全市共产党员、各级干部和全市人民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李子芳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用实际行动保卫和发展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伟大社会主义事业。新四军老战士、厦门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谢白秋、驻军某部政委汪爱平等代表讲话,石狮市委副书记黄源水介绍李子芳生平事迹。学术研讨会上对革命历史人物李子芳进行了学术研究交流。与会人员还参观李子芳故居陈列室等。
7月26日 泉州市委召开常委会,听取泉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洪我荣传达全国、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汇报全市党史工作情况和今后贯彻意见,黄永源主任、黄夏莹副主任列席汇报会。会议决定:一、党史机构名称按照省委通知,改称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机构级别编制不变,为正处级,编制15人。二、各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按省委要求,一律改为县委党史研究室,仍为科级单位。三、鲤城区增设区委党史研究室;石狮市确定一个部门兼管党史工作,配备专职干部1名。
8月27日 根据中共泉州市委通知:中共泉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改称为“中共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据通知:自1990年8月27日起启用“中共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新印章,原“中共泉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印章同时作废。
是年 惠安县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惠安暴动》由鹭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1年
5月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正式出版。该书是在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支持下,由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泉州市中共党史学会联合组成泉州华侨抗日史编委会编纂而成。曾梅生(省党史研究室处长)、吴汉城(华侨大学教授)、黄夏莹(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蔡成祖、侯小莹、庄为玠、刘浩然为编委会成员,曾梅生、黄夏莹任主编。编委会从征集相关党史资料开始,历经多年筛选、研究,主要收录亲身经历抗日战争的爱国华侨回忆文章,较为详实地反映了当年菲律宾华侨抗日斗争历史原貌,全书21万字。
同月 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与市民政局联合编辑《泉州英烈》第2辑,由福建人民出版出版、发行。全书收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16位烈士的事迹,约17万字。这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7月 南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武荣星火》出版。
9月 德化党史资料丛书之三《戴云之战》由中共德化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印出版。
10月21-23日 闽粤赣党史领导小组闽西南党史编写组在惠安召开党史工作座谈会,会议主要就《闽西南白区党活动纪事》、《闽西南白区党革命史料选编》、《风雨十三年》等书的编写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共福建省委顾问委员会委员张连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10月22-24日 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德化县委党史研究室在德化联合召开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迁入坂里的党史座谈会,着重对省委机关迁入坂里的党史资料《福建省委机关在坂里》史稿认真讨论、充实、查证,并对省委机关旧址的碑文以及修建公路等问题进行审议座谈。参加会议有当年在省委机关工作的祝增华、刘祖丕、毛票等地下党老同志、原晋江专署副专员张海天,省委党史研究室、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德化县委党史研究室、老区办、民政局、交通局等单位领导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