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编研论述
挖掘永春红色和侨乡亮点 提升桃溪流域文化品位
2013-12-3010:09:00来源: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因为文化而活色生香,因为文化而魅力恒久。世界上任何干百年不朽的事物,无不是因为其文化的沉淀。永春是革命老区县,也是著名的闽南侨乡,红色文化和华侨文化的底蕴十分深厚,如何让文化的魅力真正在桃溪流域中彰现出来,成为城市的美丽风景,应该成为桃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永春红色和侨乡文化底蕴深厚

永春是福建省革命老区重点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县。早在1927年1月就成立中共永春支部,1928年2月成立中共永春县委,是福建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县份。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二、三纵队3000多人进驻永春开展革命活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永春是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苏区的策源地和重要组成区域,是中央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巩固中央苏区和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做出重要贡献。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永春人民紧跟共产党进行了长期、艰苦、英勇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赢得“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永春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广泛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其中革命遗址主要包括朱德红军革命遗址、中共永春一大会址、达埔苏区革命遗址、玉坑革命遗址等。革命文物方面,较珍贵的有:在福建博物院收藏有1927年3月永春县农民协会会员证,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进驻永春时留下的步枪、法兰西铅笔等;在龙岩古田会议纪念馆收藏有法兰西铅笔复制件等;在中央办公厅收藏有1938年3月毛泽东赠送永春华侨的题词(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存有复制件);在县博物馆收藏有朱德和红四军留下的水壶、马灯、红四军标语等;在县档案馆收藏有红二支队标语等。从永春走出去的中共党史名人有梁灵光(著名的新四军抗日儒将、广东省省长)、林一心(曾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中纪委委员)、陈明(曾任陕西省副省长、全国侨联副主席)等。

同时,永春县又是一个老侨区、重点侨乡。从宋代开始,延续至元、明、清、民国,在漫长的岁月里,许多永春人或迫于战乱,或为了谋求生计,打起背包,坐上溪舟船,从泉州或厦门港口漂洋过海,闯荡南洋。1957年印尼椰城(今雅加达)永春公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特刊中有一篇署名“古山人”的《回忆录》,提到民国年间由于社会动荡,永春民众“携眷迁徙外洋者,日见增多。东南亚各属,每一角落,均有吾邑人士之足迹。”

永春籍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达120多万人,遍布世界五大洲的47个国家和地区。永春华侨具有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南洋有“无永不开市”之说。他们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为永春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历程中,都少不了永春华侨的身影。辛亥革命前后,大批旅居海外的永春籍华侨和留学生如宋渊源、郑成快、郑玉指等,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出资出力支持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永春籍著名烈士颜步青、李南金、林士带、林刚中等都是华侨。抗日战争时期,永春华侨不遗余力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国内人民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华侨梁灵光、李金发、陈沫、陈明、林天国、许寒冰等更是直接归国参加八路军、新四军。1949年10月23日成立的永春县侨联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家县级侨联组织。1956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侨联副主席的颜子俊、李铁民和尤扬祖先生同为永春籍归侨,留下“一乡三侨领”的佳话。

二、深入挖掘永春红色和侨乡文化亮点

众多的红色文化和华侨文化资源是永春人民的宝贵财富,对于“推进跨越发展、建设美丽永春”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从全省、全市来看,很多县(市、区)同样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华侨文化资源,我们的优势也许并不明显。面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永春红色文化、华侨文化中自己独有、他人所无的亮点,这些才能让想要了解永春的人们眼前一亮,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毛泽东题赠永春华侨的抗日题词。1938年“南洋华侨战地记者通讯团”回国采访、慰问,永春籍华侨辜俊英是该团的领队。记者团到延安后,辜俊英得到毛泽东单独接见两次,他请毛泽东为马来亚侨胞和马来亚华侨各界抗敌后援总会准备创办的《南国日报》题词。毛主席欣然挥笔写下了两幅题词:“马来亚的侨胞用一切力量援助祖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南国日报。毛泽东。廿七年三月十八日。”“全体华侨同志应该好好团结起来,援助祖国,战胜日寇。共产党是关心海外侨胞的,愿意与全体侨胞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毛泽东。”第二条题词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社编的《毛泽东年谱》中有记载。毛主席为记者团题词的两件真品,一直由辜俊英珍藏,1977年上交中央办公厅。中央收到这两幅手书后,特意制作了两件非常逼真的复制件交给辜俊英保留。1996年,这两幅毛泽东手迹复制件及记者团照片、辜俊英日记被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征集收藏。

(二)朱德率红四军进驻永春。永春县是朱德和红四军在闽南唯一活动过的地方。1929年8月,为打破国民党大军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三省会剿”,朱德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3000多人出击闽中,在永春县的横口乡、一都镇休整达一个星期。朱德和红四军在永春的革命遗址,包括朱德住宿和红四军军部旧址美魁堂、朱德召开群众大会旧址郭氏家庙、红四军后勤部旧址福山堂、红四军二三纵队司令部旧址贤山堂、红四军医疗所旧址龙兴岩、红四军米局旧址凤美堂等,现仍较完好地保存。红四军在永春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工作,留下大量的革命标语,其中郭氏家庙墙上就有两幅标语:“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共产党打倒帝国主义”、“都市是人类的坟墓,乡村即我们的乐园”。朱德和红四军留在永春的珍贵革命文物,包括步枪、法兰西铅笔、军号、马灯、水壶等。2010年8月,永春横口朱德红军革命旧址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党史教育基地。

(三)何香凝题赠永春的墨宝。何香凝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妇女领袖、著名画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担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因为“侨”之缘,她深切关怀和支持永春侨乡的建设发展,与永春结下不解的情缘。她多次为永春归侨、侨眷排忧解难,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将自己的稿酬捐给华侨农场。她还多次挥毫作画,执笔题字,勉励永春归侨、侨眷为祖国和家乡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她甚至打算亲自到永春慰问归侨,后因身体原因而未成行。现在在永春仍可找到何香凝留下的墨宝,数量众多,艺术精湛,更为难得的是寄托了她对永春侨乡和爱国华侨的深厚情谊,是无价的艺术瑰宝。

(四)四位全国侨联副主席。1956年10月,第一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选举全国侨联第一届委员会,陈嘉庚为主席,副主席共14名,其中颜子俊、李铁民和尤扬祖3人均为永春籍归侨,留下“一乡三侨领”的佳话。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是永春华侨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此后的1978年12月,尤扬祖先生还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侨联副主席。1984年4月,永春籍归侨陈明(曾任陕西省副省长、陕西省侨联主席)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侨联副主席。永春出过四位全国侨联副主席,可以说最为直接地体现出了永春“侨”的特色。

(五)梁披云和《番客谣》。梁披云是永春籍著名爱国侨领,蜚声海内外的书法家、诗人、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创作并书写的《番客谣》,洋洋洒洒五百多字,现藏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番客谣》以史诗性的笔触,描写旧时代华侨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历尽千辛万苦的悲剧遭遇,也写出新时代华侨随着祖国的新生而受到关怀和叶落归根的悲喜交集,表现了诗人爱国爱乡、心切民物的精神。这是是一件融诗、书、华侨史于一炉的艺术佳作,是中国华侨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

(六)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和功臣梁灵光。1980年,为了在改革开放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挑选,把具有强烈开拓务实精神的梁灵光调到广东主政。梁灵光先后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广东省省长。他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主政广东,是广东改革开放披荆斩棘的领路人、工程师,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政绩显赫,深得广大人民爱戴,在海外和港澳也享有盛名,被尊称为归侨老省长。梁灵光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无法替代的历史贡献。

三、在桃溪流域展现红色和侨乡文化、提升永春文化品位

桃溪是永春的“母亲河”,位于晋江东溪上游,发源于戴云山脉南麓的永春群山之宗——雪山,主河道长62公里,流域面积476平方公里,哺育了两岸11个乡镇、118个村(社区)、32万人口。2012年,永春县将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列为“一号工程”,提出实现“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房美”的总体目标,在桃溪两岸构筑永春版的“清明上河图”。在综合治理中,永春已突破就水治水的传统理念,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在桃溪两岸规划建设樟香桃苑、白鹤曲苑、乡愁寄园、溪畔潺园等文化主题公园。我们应以桃溪流域整治为契机,充分整合永春历史资源和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特别是红色和侨乡文化元素,进行展现,以提升永春的文化品位和形象。

(一)设立红色和侨乡文化建设咨询组织,参与桃溪流域建设。由政府牵头,城建、旅游、文化、宣传、侨办、党史、方志等相关部门参与,聘请熟悉本土风情的文化界知名人士、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贤达和艺术设计界、美术装璜界等人员组成,借用“外脑”智慧,听取红色和侨乡文化功能设计和监管的意见和建议;公开征集作品,每推出一个作品项目,都要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广聚民智,并将其孕育的红色和侨乡文化内涵,通过电视、报纸等舆论宣传,逐步提高市民的鉴赏水平,而不能只是建造投资方的孤芳自赏;通过调研、考察、论证,努力提高全社会参与红色和侨乡文化建设的参与度;公开征集并积极采纳对新建公园、路、桥及景观小品等冠名的意见和建议。

(二)打造红色和侨乡文化标志,彰显文化的凝聚力。坚持“今天的建筑,成就明天的文物”的建设理念。一是抓好主题项目建设。围绕 “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遗存”、“重要历史史料”、“重要文化资源”等五个重点,进行筛选,梳理出反映我县红色和侨乡文化的元素,并融入桃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之中,力求一个项目突出一个主题,使项目景观成为城市建筑的新亮点。二是提升公园建设的文化内涵。以历史名人为抓手,建设名人纪念馆或名人公园,把历史名人“请进来”。如,以“朱德率红四军进驻永春”、“何香凝题赠永春的墨宝”、“四位全国侨联副主席”、“梁披云和《番客谣》”、“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和功臣梁灵光”等为题材,打造名人纪念馆或名人公园,提升永春的文化品位和形象。三是突出红色和侨乡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统一设计,建设一批融历史、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建筑、雕塑、主题小品,在桃溪流域主要广场打造标志性大型雕塑。如,毛泽东的两件题词,既是领袖手迹,又是永春华侨史上的重要实证,同时也是永春人参与抗战的珍贵史料,集中交融了红色文化和华侨文化的内涵,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在桃溪流域进行展现,既可以让返乡华侨增加对祖籍地的认同感,自豪感,也可以成为永春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积极探索市场化机制,构建红色和侨乡文化。确立“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理念,理顺政策带动、社会促动、民资驱动的路子,在论证的基础上,集中推出提升红色和侨乡文化品位的建设项目,倡导和鼓励民资投入,可采取共建、捐建、认养、认管、冠名等形式,激活民资、民智,在桃溪流域倾力打造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的红色和侨乡文化。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