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编研论述
加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建设 服务长远发展大局
2013-12-3010:04:00来源:

 

党史教育基地是宝贵的革命历史遗产和鲜活的精神财富,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承担着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功能。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对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用这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充分发挥爱国爱党育人阵地的资政育人作用,服务长远发展大局。

一、充分认识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在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

党史教育基地是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党史知识、继承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场所。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有效利用各市纪念馆(园、址)等党史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先后公布了3批共152个省级党史教育基地。这些基地,浓缩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影响力,发挥着教育群众、感召人民的特殊作用,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添了新的宝贵资源。

党史教育基地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每个党史教育基地都蕴含着一段丰富的历史,每个党史教育基地都像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它的创建,为发挥党史的作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使党史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更加显性,更直接地服务于社会。加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对于激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党的光辉历史,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党史文化遗产,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科学保护利用革命遗址遗迹,服务全省红色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升执政能力和体现先进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泉州市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泉州市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泉州市县两级党史部门重视加强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注重保护利用革命遗址遗迹,加强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党史教育基地载体建设,挖掘载体的深刻的历史内涵和厚重的人文内涵,共建成13处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从分布上看,晋江市、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各有2处,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南安市各有1处,鲤城区和惠安县暂时还没有;

从规模上看,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以下的6处,500~1000平方米的有2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5处;

从保护级别上看,有1处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利用级别上看,被授予省、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分别有2处、5处、5处,被公布为省、市国防教育基地的分别有3处和1处,被列入市、县级党史教育基地的分别有4处和1处;

从管理上看,只有3处设有管理机构,其中,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为正科级单位,编制7人,隶属丰泽区民政局,晋江市革命烈士陵园和德化县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均为股级单位,编制分别为4人和1人,分别隶属于当地民政局管辖,其余均无正式机构管辖,有的由旅游、文化部门管理,有的由当地政府管理,有的由村委会代为管理,有的由村民个人代为管理等;

从经费保障上看,只有5处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且大部分用于支付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日常办公费用,没有专项的建设和修缮经费。

(二)目前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这些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党史部门等有关单位的积极协助下,扬长避短,利用各自优势,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了党史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已经成为我市重要的爱党爱国育人阵地。但在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多头管理,协调统筹难。由于党史教育基地本身具有多种载体功能,一般被列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又是党史纪念馆,造成有多个部门多个单位重复管理,大部分基地未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致使管理未到位,难于协调统筹。

2、修缮维护建设经费紧缺。部分党史教育基地年久失修,毁损严重,但基地的修缮维护财政资金投入较少,依靠社会募捐的资金有限。经费的紧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省级党史教育基地作用的发挥。

3、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现象。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对前期的建设、申报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但往往忽视了后续的建设和管理,造成基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展览面积狭小、展出内容单一、展示手段落后的问题,大部分长期处于关闭状态。

4、缺少专职人员,党史宣传教育效果差。由于经费紧张,难以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和专业的讲解员,一些基地几乎无管理人员和讲解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地的宣传教育效果。

三、加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与建设的对策分析

当前,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深入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为泉州推进“两个加快”、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服务。

1、建立健全党史教育基地管理机构。要以县为单位,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全县范围内的教育基地(包括革命遗址遗迹)。要核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专门培训一支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宣传讲解和事务管理队伍,提高党史教育基地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2、理顺管理归属。要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在管理上要做到“四个有”:有一本登记册、有一个讲解员、有一个负责人、有一套管理制度;在展陈上,要大量收集史料、文物,充实图片和文字说明,运用现代化技术,增强视听效果和感染力;要建立考评机制,定期进行绩效检查,奖优罚劣,督促其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3、做好资金和政策扶持。以地方公共财政为支撑,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筹资,构建多层次、多方面的资金筹措渠道。

4、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要将党史教育基地保护建设纳入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导入”市场,大力开发红色旅游,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与发改委、旅游等相关部门协商,在保护好管理好文物资源的前提下,将党史教育基地等革命遗址遗迹纳入规划,以党史文化资源为主轴,以富有特色的自然资源为补充,通过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打造一批融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线路,实现保护红色资源和服务社会、发展旅游经济的良性循环。

5、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宣传活动。要以党史教育基地为抓手,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主线和主流,努力创新形式,主动服务社会,加强与社区、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等的沟通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到教育基地参观、瞻仰、学习、举办纪念活动等,不断扩大党史教育基地的社会影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推动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四、充分发挥省级党史教育基地资政育人作用

泉州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党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依托普查出的革命遗址遗迹和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纪念场馆,泉州创建了一批省、市、县级党史教育基地,具有开展党史教育的独特优势。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让党史基地教育更加贴近现实、社会和群众,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忧患意识,服务长远发展大局。

1.要把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建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

在新时期,党员职业构成、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以及干部队伍状况等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年党员走上各级领导岗位。面对众多的青年党员干部和各种职业成分的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是加强党史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是开展党史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是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科书。要充分利用教育基地,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光辉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进一步明确我们党今天的执政地位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党的领导;进一步明确我们党自创立以来的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明确我们党的理想信念,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通过这一平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历史,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和经历的曲折,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使党的历史中积淀和凝聚的奋斗精神、优良传统转化成为内在的核心价值理念,转化成推动长远发展大局的强大精神动力。

2.要把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建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真实记录了党领导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艰辛历程,展示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这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要充分利用教育基地,深入挖掘教育基地所蕴含的精神内涵,通过图片陈列、实物展示、文字讲解等多种方式,配以声、光、店等现代科技手段,把伟大的民族精神生动、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让广大干部群众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量,从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受强烈的精神震撼,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从而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他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3. 要把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建成为青少年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课堂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要充分利用教育基地,从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可信、感染力强的实物展品和资料,将党最真实的历史呈现在他们面前,使党史脉络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得到强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依托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作用,帮助青少年从重大历史事件和优秀文化遗产中,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斗历程中,从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中,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