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永春
2013-12-2611:17:00来源:

   

 

   

  1924年1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加速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步伐。在1926年北伐军入闽和入永春前后,永春籍国共两党青年骨干纷纷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形成永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

  从1924年开始,一批到广州、莆田、福州、厦门、上海等外地的永春籍青年学生和爱国人士,先后分别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包括共青团),积极参加当地的民主革命活动。

  广州在当时是全国革命的中心,革命的空气非常浓厚。1925年,永春籍学子杨邦彦在上海大夏大学求学时加入共青团,1926年春转学广州中山大学,转为中共党员。中山大学永春籍学子傅仁山、郑扬波、刘鞠民、黄振家等则参加国民党右派。1926年秋开学时,国民革命军已开始北伐,中山大学的党团员酝酿讨论如何团结更多的学生,利用假期回乡发动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团结起来支援北伐战争。他们发起组织“福建革命青年团”,作为发动闽籍左派学生回闽参加革命的组织,出版刊物《朝阳》。另有越南归侨王裕昆,在辛亥革命时期参加同盟会,1922年回广州参加北伐和讨伐陈炯明的战斗,1923年转到广东汕头《创晨报》社工作,宣传民主革命。

  1926年初,由中共中央派回莆田开展工作的陈国柱(建国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参事),在莆田省立第四师范、哲理中学等校教书,宣传革命道理,培养进步学生。陈国柱既是莆田地区共产党的创建人,也是国民党莆田县党部的筹备负责人。当时莆田是闽中地区除福州、泉州两地外唯一有高级中学的县城,所以在莆田求学的永春籍学子不少,在陈国柱的影响和介绍下,哲理中学的林怀才、余丽水、李希龄,省立第四师范的李文墨、郑隆昭、张大材,分别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哲理中学的陈其挥、省立第四师范的林珠光,则加入国民党左派。

  另有颜步青于1924年在福州三牧坊中学求学时加入共青团(后转为共产党员),邱廉回于1926年在福州加入共产党,王子南于1926年在上海大学附属高中求学时加入共产党,张大宣于1926年夏在厦门大学求学时加入共产党,颜江淮(又名颜泗)于1926年在集美学校求学时加入共产党(后任厦门总工会委员)。在天津南开大学求学的林祖培、在上海大学求学的郑夏东加入国民党。

  二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誓师北伐。11月,东路北伐军进入福建。12月17日,东路北伐军宪兵连连长王耀武率队抵达永春。在此前后,旅外的永春籍国共青年骨干大部分相继回到家乡开展活动。1927年1月,他们在永春分别成立国民党和共产党地方组织。

  1927年1月,傅仁山、刘澄清等与国民党福建省临时党部取得联系,成立国民党永春县党部筹备处(在城关)。刘澄清、刘鞠民等回湖洋组织成立一个国民党区党部和三个区分部。与此同时,郑扬波、郑夏东等另组一个国民党永春县党部筹备处(在街尾),互相对立。2月10日,傅仁山被暗杀身亡。3月,陈其挥也被委为国民党永春县党部筹备员。

  1927年1月,中共永春支部在五里街儒林后庙成立,负责人邱廉回。党员有12人,即:张大宣、杨邦彦、王子南、颜步青、邱廉回、余丽水、林怀才、李文墨、李希龄、陈子仙、吴郅治、赖锡裕。其中陈子仙、吴郅治、赖锡裕是德化人,吴郅治、赖锡裕于1926年在莆田哲理中学由陈国柱介绍加入共青团。

  在永春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和共产党员积极合作,开展工运、农运、政务、妇运活动。

  工运。1926年底寒假一开始,杨邦彦和杨世宁(龙岩人,大革命时期厦门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乘船回厦门,杨世宁留在厦门总工会工作,杨邦彦回到永春,在城关和街尾联系和发动10多个青年教师和学生,以及20多个搬运工人和人力车工人等。杨邦彦经常与庄庆厚、郑夏东等知识青年聚在一起学习讨论。他还在作为国民党永春县党部所在地的天妃宫召集搬运工人和人力车夫开过一次会议,向他们讲解北伐革命战争胜利的大好形势和革命的道理,组织工会的重要性和工人的权利等,发动他们组织起来,团结一致,开展斗争。1927年3月,在永春街尾成立人力车工会和搬运工会筹备处。由于寒假很快结束,杨邦彦离开永春回校继续读书,把工作交代庄庆厚负责。

  政务。1926年11月,北伐军东路总指挥何应钦任命江练如(福建邵武人)代理永春县长。1926年12月,福建省成立政务委员会,统管全省政务。1927年2月,成立永春县政务委员会,由省政务委员会派何实军(广东梅县人)为主任(即县长),颜步青、王裕昆等任委员。

  妇运。1927年3月,永春知识界妇女陈淑莲(仙游人,永春崇德女学教员)、余碧清、郑清和、郑淑珠等倡立永春县妇女解放协会,发表《永春县妇女解放协会临时总章》,规定“根据中国国民党政策组织之,以促进男女于经济上、法律上、教育上绝对平等为宗旨”。

  三

  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永春最突出的成果是在张大宣、颜步青、王子南、林诗必、陈其挥等领导下,永春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1926年夏,在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前夕,张大宣接受上级党组织派遣由厦门回永春开展工作。年底,张大宣在鳌峰建立农民协会,并向德化边界发展。鳌峰乡的侯龙、溪碧、剧头铺、枣岭等筹办农会时,借鳌峰小学开群众大会,张大宣将孙中山遗像悬挂在会场正中,书写横幅“天下为公”,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他经常向群众宣传革命宗旨,号召群众组织起来,农民群众深受启发,踊跃报名参加农会。

  1926年底,颜步青受厦门总工会派遣回永春,与先期回永春的杨邦彦接上关系,两人经研究后分工,杨邦彦仍在城关和街尾一带开展工运和青运工作,颜步青家在东平镇东山村,于是回东区开展农民运动。颜步青在东山村启明小学建立村农会,在大门横楣上题写“藏器待机”四个大字。东山村农会成立后,颜步青不断利用学校集会和访贫问苦,揭露封建阶级剥削压迫的罪恶,指出革命翻身解放的道路,并编印《桃浪》刊物,传播马列主义和报道各地革命活动情况。

  1926年底,王子南经组织上同意,从上海回到永春。1927年1月,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总政治部在泉州成立兴(化)泉(州)永(春)政治监察署,负责指导各县县长施政,组织发动民众,反对土豪劣绅,反对贪官污吏。兴泉永政治监察署由国民党左派控制,共产党人以各种公开身份在其中开展工作,王子南被任命为兴泉永政治监察署驻永春特派员,从事永春农运工作。春节后,中共泉州特别支部和兴泉永政治监察署领导成员李松林、左明亮、杨峻到永春巡视工作,会见了王子南、颜步青和李文墨。

  1927年1月,因傅仁山、郑扬波在城内与街尾分设两个国民党县党部,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派林诗必回永春进行调解。林诗必是永春罗口(现桃城镇济川村)人,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在马来亚巴生加入同盟会,1923年6月由孙中山委任为巴生中国国民党支部党务科主任。林诗必回到家乡后,即与王子南、颜步青等密切合作,发动永春东区(县城以东,今属桃城镇的桃东、洛阳、济川等村和东平镇)先后组织起10多个村农会,东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1927年2月,陈其挥在福州的东路军总政治部办的党政干部宣传班学习一个月后也回到永春,在城关鹏翔小学任教务长,经常回到老家鳌峰侯龙村,发动农民成立农民协会。

  同时期,国民党人刘澄清、刘鞠民在湖洋也创办了农民协会。达埔也一度建立农会。

  1927年3月,成立永春农民协会筹备处,由国共合作的福建省农会委派张大宣为永春农民协会主任,颜步青等人为执委,会员上千人,这是泉州地区第一个县农会。县农协会向会员颁发会员证,正面有“不劳动不得食,宜用心宜协力”字样。同时发表《永春农民协会筹备处宣言》,提出农会的宗旨是为改变农民被压迫剥削的困苦处境,使“永春各乡各农村的民众,都有严密的组织,都联合起来,成为团结有革命精神的民众”,号召“我们农民是应该赶快联合起来,做彻底的革命者”,提出革命口号:“打倒资本主义的大地主,打倒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者,反对不彻底的革命者,反对变相的新军阀,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改善农村生活,国民革命成功万岁,世界革命成功万岁!”这是永春第一个革命的公开宣言。

  北伐的结果,国民党右派抢夺了果实,丝毫没有触动地方反动统治基础。“城头变幻大王旗”,北伐军入永春后,地方民军尤赐福、涂飞凤等部纷纷接受改编,挂起国民革命的旗号,一些官僚政客也投到国民党旗下,重新把持政权。他们本来是危害地方的祸首,当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领导农民起来抗捐减租时,他们却以新任地方执政的名义加紧催捐征粮。永春人民在革命思想鼓动下,爆发出强烈的反抗精神。

  担任永春润中公学校长的林祖培,对永德一带民军的骚扰争夺、派捐派饷,不时给予抨击,并参与国民党左派的民主革命活动,因而被永春县长江练如拘捕。后经数百名群众、学生及各界代表到县政府请愿,江练如怕引起众怒,始予释放。林祖培被逼辞去校长职务,南渡马来亚。

  1927年3月9日,在林诗必、颜步青的组织领导下,东区农民群众1000多人举行抗捐示威游行,抗议当局强征烟苗捐(即鸦片捐,不论有无种植烟苗,均按耕地面积征收)。3月13日,县禁烟处派员、民军涂飞凤派兵30多人,荷枪实弹,到东区罗口村强征烟苗捐,打死寡妇邱爱婶。东区农民群情激愤,在林诗必、颜步青带领下,抬着邱爱婶的遗体游行至县署抗议,涂飞凤部开枪镇压,捕去群众5人。“罗口事件”发生后,永春县署和县农民协会都派员到泉州向兴泉永政治监察署交涉。监察署负责人陈文总令永春县署释放被捕群众,并派李松林会同驻永春特派员王子南、县长何实军查处本案。但县禁烟处处长徐毓芬仍坚持必须由“该乡长认田亩捐方准保释”。3月20日,监察署派员将徐毓芬押解往泉州。3月24日,因为县政府重复提征“丁粮”,县工会、农会又率领附城上千民众到县署抗议请愿,向县政府递交请愿书,提出“全邑农民速联合起来,共同奋斗”,“打倒谋害农民(的)官吏,永春农民解放万岁”。

  四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4日,永春的国民党右派势力纠集县教育会等右派团体,在西校场召开“拥蒋护党”大会,要求严办所谓“跨党分子”刘鞠民、刘澄清、刘哲民、林祖培(实际他们都没有参加共产党)。并于5月18日发出所谓“永春各界代电”,拥护蒋介石实行“清党”反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永春破裂。

  1927年夏天,王子南、余丽水等共产党员因身份暴露而出走。由于县农民协会等组织是以国共合作名义建立,林诗必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与农运的发动领导工作,因此农会仍为合法的组织,大部分共产党员以此为掩护,转入秘密斗争。张大宣利用县农会主任的公开身份,继续发动群众开展抗捐减租斗争,于同年9月1日遭到暗杀,成为永春乃至泉州地区第一位中共革命烈士。县农会停止活动,林诗必被迫再次出洋。王裕昆因抨击地方民军,也于同年11月遭到暗杀。

  由于在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东区农民运动已打下良好基础,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后,在颜步青、邱廉回、李文墨等的继续带领下,东区农民运动又掀起更大的革命浪潮。陈其挥于1928年彻底脱离国民党阵营,继续在鳌峰一带发动组织农民协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30年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鳌峰武装抗捐斗争。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